返回

第三百二十二章 欧战的对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二十二章 欧战的对手 (第2/3页)

些什么铁厂啊,兵工厂啊,还有配套的飞机厂和汽车厂什么的。甚至就连福州船政局和广州、上海、天津新建的造船厂,包括四川那个只造潜艇的造船厂,按理讲都是属于严光的,是严光的私人产业…

    因为这些工厂在建设之初,都是严光用自己的私人资金支持的建设——————那个时候政斧刚成立,百废待举,光是支付军费都有些支付不过来了,哪还有钱去支持工业发展?

    光是全国范围内正在兴建的几条铁路,就已经让政斧有些忙不过来了。何况政斧还按照严光的意思,将厘金和农税都给免了。

    所以在最初的时候,就好象当年在四川时一样,一切重要的工业设施,都是由严光私人出资的。

    只不过…

    私人出资什么的,严光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建这些东西都是严光自己的意思,而且也都是为了国家。不过为了国家建东西,总不能全都用自己的银子吧?

    所以到最后,这些用严光私人资金建出来的工厂,最后都归入了严光的私人名下——————当然,严光也没想过将这些工厂都带到地下去,严光已经想好了,快死了的时候就立个遗嘱,将工厂都留给国家——————当然,现在还不能和别人说,不然他怕没两年自己就挂了。

    不过在严光还活着的时候,这些工厂却全都是严光自己的。

    而且,这些工厂的盈利等方面,也都归于严光的名下。

    这也是一种手段,只要能控制了国家的工业,控制的国家的经济。那严光的位子,自然也就稳如泰山了。

    ——————————

    在办公室里,严光和萨镇冰等人谈了许多的事情。

    不过其中最为重点的,却是参加欧战的事情…

    “………你们觉得,如果现在的国防军赶赴欧洲参战,有问题吗?”

    “这个…”

    已经从山东回来的蔡锷,还有一只留在燕京的蒋百里互相对视了一眼,在稍微犹豫了一下后开口道。

    “大总统,虽然我们在山东对曰作战的确是胜了,在山东的那十几个步兵师也得到了实战磨练。只是恕我多言,现在的国防军在训练素质上和曰军相比依旧有许多的劣势,这次之所以能够获胜,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在装备上有优势,而且出其不意的重创了曰军的远征舰队和烧毁了在黄县的大部分物资,最最重要的是,我们是在本土作战,能够就地征集物资,而曰军却不能如此,可是要是去了欧洲的话…”

    一旁的蒋百里接口道。

    “在本土作战,我们的确是有许多的优势,尤其是在装备方面,在重火力方面都要强于曰军,这也使得在交战的时候我们能够压着曰军打。可如果交战的对象是德军的话,在重火力方面我军的优势不但会荡然无存,而且恐怕反会陷入被压制的状态,毕竟我军在素质上和欧洲一流军队相交还是差了一些,何况在欧洲作战的话,步枪弹到是好解决,可是其他武器的问题就…”

    “没错,麦德森机枪到还好说,可目前我军装备的马克沁机枪是12.7mm口径,而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装备的都是11.43mm口径,还有霰弹枪和榴弹发射器以及迫击炮等装备,目前除了霰弹枪外,欧洲方面也只装备了一定量的迫击炮,剩下的如榴弹发射器等都还没有装备,如果我军贸然进军欧洲的话,恐怕在后勤上也会有很大的问题,毕竟协约国在西线战场上建立专门的弹药生产地,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没错,而如果我军丧失了在装备上的优势,想要在和德军交战中获得上风的话,恐怕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目前我军的许多战术都是师从德国,德国陆军的水平如何我们是在清楚不过的了…”

    在言语之间,蔡锷和蒋百里已经将一切都讲了个明明白白。

    其实道理很简单,现在的国防军在本土和曰军作战,有炮火优势,有装备优势,有后勤优势,甚至还有兵力优势。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国防军是全都占齐了,那么和曰军交战的时候自然就无往不利了。

    可是到了欧洲的话,首先德国人的重炮肯定比国防军的厉害,到那个时候国防军就要依靠联军的炮火支援,读力姓肯定要丧失的。

    其次,国防军作战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靠着霰弹枪、榴弹发射器和迫击炮等武器的组合姓进攻。可是国防军装备的一系列武器里,许多东西欧洲那边恐怕连听都没听说过,这么一来,这些装备的弹药补给,恐怕就需要从中国本土来运输了。

    中国本土,东北亚…

    东北亚和欧洲的间的距离,何止万里?

    虽说有一个苏伊士运河,不会让亚欧间的交通像大航海时代一样麻烦,需要绕过好望角才行。可是就算这样,想将一船的军火运到欧洲去也是千难万险的事情,何况路上还有大量德国潜艇…

    而在欧洲本土建立兵工厂,直接为国防军提供弹药的话。

    暂且不提人家愿不愿意这么做,根据军情局的情报,今年法国的钢铁产量很有可能会降低到一百多万吨的水平…

    一百多万吨,到明年的时候中国自己都能达到一百多万吨。

    而一百多万吨的钢铁产量,提供联军自己本身恐怕都有些困难,又哪能在抽调出一部分来,提供给还不知道战斗力如何的国防军呢?

    何况中[***]队在历史上一向是有许多的“优异战绩”,国防军就是真的去了,人家恐怕也要怀疑怀疑…

    “这么说的话,岂不是不能去欧洲了?”

    听了蔡锷和蒋百里的讲解后,严光皱着眉头问道。

    要知道,到欧洲参战可是严光无数策略中的一个。因为只有到欧洲参战,并且获得一定的战绩,才能继续和英国人讨价还价,甚至是将海关给“赎”回来。

    而如果只是坐在原地,干等着欧洲那边决出胜负的话。

    虽说在这期间中国的实力绝对会突飞猛进,未必就会怕了英国人,可那个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