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八章 决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九十八章 决定 (第2/3页)

时候,就是有名的穷光蛋,那个善后大借款在袁世凯死后,又让严光给停掉了。现如今,真要指望国库的话,到不如指望指望四川银行或者是严光自己私人的小仓库。

    至少据宋鼎寒所知,严光的私人小金库,绝对要比国库每年开支支出后多不少。如果算上积年存款的话,严光手头上的钱,或许比去年的中央财政收入还要多些…(过去还需要防着别人害自己,不过现在也不需要担心了,所以严光有多少人,也就不用再隐瞒了。)

    当然,宋鼎寒也可以选择去借款,反正作为财政部长,宋鼎寒在国库无银的情况下,也有责任建议严光去向列强借款——————哪怕现在列强已经在欧洲打的头破血流,借款什么的…

    话说去年向德华银行借的五百万英镑,现在就已经不了了之了。

    借款借款,借来的钱,最后总是要还的,而且还要算上利息。

    既然是要还,而且也是要利息的,那宋鼎寒为何不向严光直接要?

    现在整个国家都是严光的,就算有人叫严光一声“皇上”,也不会出什么问题。而如今的战事,也和严光有着很大的关系,到了这个地步,让严光出点血不过分吧?

    这就好像古代一样,朝廷有钱的时候,皇帝也是要使劲的往内库里搂钱的,等到朝廷没钱的时候,皇帝就要从内库里拿钱出来支撑朝廷。

    虽说严光的钱都是他自己赚的,但现在新政斧不也是严光的?

    到了这个时候,让严光出点钱不过分吧?

    而且让严光出钱的话,利息肯定是面谈的,说不定…

    还会像在四川时那样,无论四川军政斧需要多少钱,都可以到严光这里来取,而且事后严光绝对不会要求还钱…

    事实上,严光也的确有点把现在的中国当成是自己的私人财产了——————虽然坚决不肯做皇帝,哪怕曾经有人在一旁劝谏过,不过严光也没有那么伟大,打下了这么一个国家,还一心一意的做人品公仆…

    所以听了宋鼎寒的话后,严光开口道。

    “还差多少?”

    听严光这么说,知道他是准备自己拿钱的宋鼎寒心头一喜。

    “先期经费,至少需要三千万,后续的话………那就要看这场战争会打多久了,如果打的很久的话,恐怕还需要追加一下。眼下唯一让卑职为难的就是,战后的抚恤金…”

    虽然国防军内从来就没有过什么战时补贴(不过远征国外就未必了),但是十万大军在山东,每个月光是军饷就需要一百万。而像山东这样的战事,总不可能一两个月就结束吧?

    闹不好的话,打他个一年半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蔡锷一次就向财政部申请了五个月的军饷,然后一次发放给全军将士。

    五个月的军饷,也就是每人能够分到50块大洋。

    这么多钱,在这个时代也不算是一笔小数目了。

    同样,有了这么一笔钱,在山东的将士们也就能安心的,毫无顾虑的去打仗了。

    然而除了军饷外,还有其他需要钱的地方,或者应该说,军饷只是耗费资金最少的一项,还有许多地方比军饷更加耗费金钱。

    比如说…

    “武器、弹药以及后勤的一切一切…”

    别的不提,光是炮群所用的炮弹,哪怕只是小口径的,随便一枚就至少需要几十块钱,而那些,如280mm重型榴弹炮所用的炮弹呢…

    前线的那些将领,北洋军的到还好说,过去已经穷惯了。忽然间有了这么好的装备,怎么也会省着一些用的。可那些国防军的将领,省着用?

    节省这个词,恐怕从来都没在他们的脑海中出现过。

    到了战场上之后,炮弹什么的就好象不要钱一样,就算没什么事,那些个步军将领也会让炮群去爽一爽,弄的对面的曰军苦不堪言——————虽然曰本的中央政斧在财政收入上要高于中国,但人家家大业大,而且也属于负债国家,自然不可能像蔡锷手下的那群人一样那么潇洒。

    山东的那些将领们是潇洒了,可是后勤什么的…

    步军的那些将领,打炮的速度也不知道比造炮弹的速度高了多少倍,如果不是早先严光已经在山东境内囤积了足够的炮弹,不然就算是加上四川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恐怕也是供不应求啊…

    而且…

    每颗炮弹都是钱,再加上诸如轻重机枪、手榴弹、榴弹发射器等装备的耗费——————国防军能压着曰军打,可都是靠着这些装备。

    现如今,在山东的莱阳战场上,几乎每天国防军都要消耗掉几十到一百万的资金。这么算下来,一个月几乎需要三千万…

    如果这场战事在打上个一年半载的话,恐怕严光就只能把自己的老本也给贴上才足够了…

    “三千万吗…”

    三千万银元,认真的讲已经能够买一艘无畏级战列舰了,而且还是最新式的那一种。顺带一提,买完以后还能在剩下个五百万。

    (抱歉,有一项数据弄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