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三章 轰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五十三章 轰炸 (第2/3页)

在对岳昌稍稍做了下解释后,严光转头看向了一旁的蔡锷。

    “松坡兄,天气这么冷,要不要让人多给你加一件衣服?”

    虽然在二月份的时候南方的气温已经回升了许多,但却依然显得相当阴冷。严光到是无所谓,皮糙肉厚外加北地出身,但是看蔡锷单薄的体格再联想到他并不是很好的身体,严光多少还是有些担忧的问道。

    蔡锷正看着一艘刚刚行驶而过的补给运输船出神,不过在听到严光的话后还是立马回神道。

    “这种温度松坡早已习惯,严兄不必为松坡担心。”

    听到蔡锷这么说严光点了点头,不管怎么说蔡锷也是正经八百的湘鄂人士,总要比自己这个北方人更适合这里的冬天,自己这么问到是有些多虑了。

    不过就在严光转过头去不再考虑蔡锷的问题时,蔡锷却看着他道。

    “严兄,那个叫伊里亚什么什么的飞机,真的有你说的那么厉害吗?”

    这个时代的人对飞机的认知通常都是“侦查”道具,或者是很有趣的玩具。蔡锷虽然曾经从曰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但曰本陆军理念落后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蔡锷对飞机这种新鲜玩意自然没有什么理解。何况这个时代的飞机,绝大多数确实也只能称得上是玩具而已。

    而且对蔡锷的问题,严光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替他解释一下什么叫地毯式轰炸?什么叫毒气弹和燃烧弹?

    前一种或许会很好解释,但后两种至少目前严光还没想过对中国人使用…

    最后严光只好将当初对岳昌说的话再和蔡锷说了一次,同时也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地毯式轰炸以及伊里亚?穆罗梅茨轰炸机所能起到的作用——————虽然放到几年后或许伊里亚?穆罗梅茨就不怎么显眼了,但至少在现在伊里亚?穆罗梅茨在大型飞机中绝对是姓能最顶尖的飞机,尤其是540公里的航程更是在同时代小型飞机的两倍以上。(当时的飞机航程通常在200公里左右,达到250公里的都极为罕见,不过欧战结束后就不一样了,如1918年后的鱼雷轰炸机航程几乎都达到了500公里,载重也达到了500多公斤,就连航空发动机——————1台也差不多能顶伊里亚?穆罗梅茨基本型4台发动机…)

    等到严光解释完了,蔡锷虽然多少清楚了一些,但还是很难明白这种飞机究竟有多大的威力。

    对此严光也没有办法,只能等飞机到了后再说。

    想到这里严光看向了岳昌。

    “俄国人的船还有多少时间能到?”

    “应该是快了吧。”岳昌看了看手表。“根据汉口那边传回来的消息,大概也就是这个时间做就就能到了。”

    正在严光和岳昌说话的时候,一艘排水量大概在3000吨左右,悬挂着俄国国旗的货轮突然从远处缓慢的行驶过来。

    “看来是到了…”说着严光看了蔡锷一眼。“松坡兄,很快你就能看到这种飞机的威力如何了。”

    为了俄国人的那两架伊里亚?穆罗梅茨轰炸机,这次严光专程从四川航空学校带了几名教员和学生过来。准备等到俄国人将飞机组装后,让教员和学生们学习如何艹作这种飞机——————其实严光也想看看这种飞机的威力如何,所以还特别带了十多枚四川兵工厂刚刚生产出来的100公斤级航弹和500公斤级航弹,以及4枚十分特殊的燃烧弹,或者也可以称作凝固汽油弹…

    在引导下,很快那艘俄国货轮就停靠在了荆州县的码头上。

    随后船上的俄国人在近卫师的帮助下,将船上的两架伊里亚?穆罗梅茨轰炸机全部搬运了下来。有关伊里亚?穆罗梅茨轰炸机的图纸,也由西科斯基的助理交给了严光。

    “合作愉快。”

    在将手提箱中的图纸交给了航空学校的一名德国教员后,严光和西科斯基的助理握了握手。而在严光的身后,那名德国教员则是在检查手提箱内的设计图纸是否有缺漏的地方,等到检查结束后那名教员才重新将手提箱关好。

    在看到教员没问题的示意后,严光朝西科斯基的助理点了点头。

    “我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休息的地方…”

    “请问有热水澡吗?”

    听到助理的话严光一愣,在他的印象里这群俄国人可是很少洗澡的,不过最后严光还是点头道。

    “当然,到时候你只要吩咐下人就可以了。”

    “那就好。”西科斯基的助理呼出了一口气。“您可能不知道,一个多月的航行已经快要憋死我了…”

    “我能理解你的感受…”

    当然能理解,在来到这个世界最初的时候,严光可是经常坐着船到处跑,那个时候严光自己也是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

    等到西科斯基的助理和其他人在几名近卫士兵的引领下离开后,严光将装有伊里亚?穆罗梅茨轰炸机图纸的手提箱交给了身侧的一个近卫军官。

    “你带些人,乘船把手提箱里的图纸带回兵工厂去,然后让柳慧学用兵工厂的零件按照图纸摸索着弄出一架来,明白了吗?”

    在接过手提箱后,那名军官双腿一并大声回答道。

    “明白!”

    虽然向德国购买的福克飞机全套生产设备还没有到货,但严光毕竟不可能一直都浪费着宝贵的时间。所以在通过各种渠道进购了一批零件后,兵工厂的人在德国工程师和航校教员的指导下也拼凑了几架姓能不怎么样的飞机。

    当然,就算姓能在不怎么样,也要比中国第一位飞行家冯如所制造的冯如一号和冯如二号好。毕竟兵工厂的工程师们能选用的设备和材料要比冯如当初所用的强的多,如150马力的曰光型发动机,这种型号的发动机就连西科斯基也是在1915年才替自己的v型伊里亚?穆罗梅茨换装。

    而且严光已经在向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