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小结 (第2/3页)
可控的轨道上来, 另外改善苏维埃的外交环境,也是刻不容缓。 可以说眼下的苏维埃在国际上是没有一个朋友的, 有的都是敌人。 这种形势必须被改变。” 虽然列宁对军事上并不感冒, 但对于政治,经济,外交这些领域却有着极强的洞察力。
“列宁同志说得对,不过苏联远东的局势实在不容乐观, 同样不能有丝毫放松, 必须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去,还有将东北那位军阀侵占的土地都夺回来。”斯大林道。
“先暂缓一下吧,仅管现在日本还在与东北已经宣布停战,但仍然进行着军事对峙, 让他们相互残杀才是最好的, 苏维埃这个时候还是静观其变的好。” 托诺茨基道。
苏联的高层对眼下中国的局势看得十分透彻, 皖系和直系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毕竟曹锟的七八万河北军 距离北京太近, 换了谁控制中央, 也无法容忍眼皮子底下有着这样一支与自己不对付的军队。
不过托诺茨基和斯大林却是完全会错了日本与东北眼下的关系, 此时日本和东北就刮分俄国远东的问题上正争论得面红耳赤。
在东北与日本进行拉锯式谈判的功夫, 关内的局势再一次变得紧张起来。
民国10年2月14日, 曹锟与叶重经过紧急磋商,达成反皖同盟。 而段祺瑞也没有闲着, 将其控制的8个师,17个混成旅 改名为定**。 纷纷离开驻地 ,往北京东西两面, 以京津铁路, 京汉铁路为依托, 开始在涿州, 高碑店, 琉璃河一带集结。
吴佩孚 发布电文, 一日三骂, 指责中央遇到 奉日战争的时候, 仅仅派出一个战力低下的师, 为了打击地方势力, 却一次调动十数万的大军。 对内跋扈专横,对外软弱无能。 放着海原 数十万灾民不理不睬, 却耗用国力对地方政府肆意征伐。
段祺瑞和徐树铮操控的安福国会也指责 以曹锟和吴佩孚为首的河北军形同军阀割据,穷兵黩武, 以一省扩军至七八万,不听调遣, 目无中央,威胁中央政权。
两军开打之前, 首先掀起了一翻电报战, 总体上来说,还是直系战据了舆论上风, 骂得皖系体无完肤。 毕竟国民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皖系在奉日战争中,还有这次爆发海原地震之后的表现人人都看在眼里。 在东北军与日军尚且还在对峙的时候,这个时候挑起内乱, 让一些知识分子不由痛心疾首。
¥¥¥¥¥¥¥¥¥¥¥¥¥¥¥¥¥¥
就在关内人士一日三惊,形势多变时, 东北军的参谋部的高级军官都已经坐到了一起,由于前线没有战事,王厚纯将前线的事暂时交给了齐恩铭,也乘坐火车赶回了奉天城。 至于远在黑龙江的何锐 ,还有提防日军可能撕毁协议的师长们就没办法赶回来了。 不过这些部队的主官都通过递交论文的方式 , 写出了此次在奉日战争中的作战心得。
“此次奉日战争中, 我东北军总共击毙 日本陆军 7万1千余人。 日军海军3400余人。俘获日军7400余人,(杀俘两千余人算在击毙人数里面), 击落日机69架, 击沉日本军舰38艘, 另运输船只57艘, 总吨位超过30余万吨…….”
“我东北军累计阵亡 46652人,重伤23571人……”
今年不过28的中校参谋官 邓古儒 面对着台下的 叶重,蒋方震,孙烈臣, 郭琪开,王厚纯这些人, 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 不过说了几句之后, 舌头也开始利索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