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真相 (第3/3页)
宣扬出去,再挑拨一下苏维埃政党和移居到东北白俄的关系。”
“兴帅的意思是说指责东维埃派人刺杀兴帅,还想把祸水嫁结到在东北居住的俄籍人身上?”文山一点即透。这样一来,逃到东北的俄国人势必对苏维埃更加恨之入骨。
叶重点了点头,然后又道,“既然苏维埃都欺上门了,坐以待毙不是我的性格,情治部是不是建立一支由俄国人组成的特工组?”
文山考虑了一会道,“暂时还不好说,毕竟大多数逃到东北的要么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再要么就是有知识的技师,技工,和一些前沙俄贵族。真正敢跑回到兵荒马乱的俄国并不多。而且就算敢回去,也未必会真心实意替兴帅办事,毕竟现在干涉军和沙俄反苏维埃武装占据了上风。”
叶重考虑了片刻,认同了文山的说法,确实。在列强干涉军的资助下,虽然高尔察克,谢米诺夫,邓尼金,尤登尼奇等一批反苏维埃的白卫军首领虽然各自为战,但总体实力加起来强过苏维埃的红军不少,直接控制的土地更是远比苏维埃控制的要多。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居住在东北的白俄当然不会替叶重真心效力。
“对了,兴帅,副官室还有一封百里兄从欧洲发过来的电报。”文山道。
“百里兄怎么说?”叶重问道。
“百里兄说欧洲之行十分顺利,兴帅最为关心的潜艇也已经有了着落。”文山笑着将电报递了过来。
叶重接过电报一看,“远洋潜艇17艘,ub级海岸潜艇15艘,uc级布雷潜艇4艘。比和英国人谈的要多了重诧异地看了文山一眼。
“百里兄说英国人接收了德国的潜艇后,都堆在阿姆斯特郎船厂的船坞里面,除了英美德日要去了很少一部分,其余不是被拆掉,就是在船坞里生锈。这6艘是李世甲好说歹说让英国人贱卖的。价格只有兴帅当初给英国人的三分之一。”文山道,“百里兄见金额不大,就作主答应了。”
“这个李世甲。”叶重摇头失笑。“欧洲过剩的军火太多了,咱们就算再多一双手也拿不过来,见好就收,便宜军火好买,可是军队不好养哦。”
“要不要发电报过去,让那边的人稍微克制一下?”文山道。
“不必了,百里兄是兵学行家,知道哪些军火是重点,又有曹雨昆在那边,不会乱了主次的。”叶重道,为了这么点小钱就指手划脚不是他的作风,而且也是对下面的人不信任的表现。
“潜艇什么时候可以弄到营口来?”
“大概还要两个月,沈鸿烈已经安排了一批士兵过去,学习操控潜艇,到时候直接开过来。”
“36艘潜艇,那得派多少人过去?”叶重道。
“呵呵,主要是水面航行,不比水底,相对轻松很多,而且只是开过来,暂时并不需要操控武器,所以人员不仅数量上要求少一些,经过短期训练即可。还有英国的军舰护航,日本人就算看到了也只能干瞪眼。”
“嗯,这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