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天墓 第七十二章 杜唐卡门(1) (第3/3页)
先是普斯人,后是罗马人和阿拉伯人,一次又一次的挖掘,使这里大部分的陵墓都被盗空,而那些掘空之后又被遗弃的墓穴,却变成了狐狸和蝙蝠的牺息之地,无论白天还是黑夜,这些生灵们在这阴森森的洞穴里奔窜飞撞。唯有社唐卡门幼王之墓侥幸地逃过了这些盗墓者之手,在深深的地底下长眠。
然而可怜的幼王虽然逃过了盗墓者之手,却没有逃脱考古学家们的手心。杜唐卡门之墓的发掘被誉称为是埃及在本世纪最伟大的考古行为,投资这项发掘工程的是英国的卡那邦爵土,他组织了一个非常精干的考古班子,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之中。
盗墓和考古从字面上看两者似乎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是卑鄙的行为,一个是崇高的举动,然而假如我们站在死者的立场上看这整个事件,他们之间又有着共同之处:无论是盗基还是考古,都是挖掘坟墓,打扰那些长眠的灵魂。
尽管考古学家们高举着“研究人类发展史”的冠冕堂皇理由,但是几千年安眠的灵魂被挖掘在光天化日之下,又众目睽瞪地暴露于人们好奇的视线中,这些死者的灵魂是否会感到不安,甚至引起愤恨呢?这种举动不是一种“变相的盗墓”吗?
无论称他们为盗墓者还是考古学家,总之这些当年参与杜唐卡门之墓挖掘的工作人员,以后经过数年岁月的流失,相继遭遇一桩桩惨案,甚至死去。从卡那邦爵土开始,一直到80年代,惨死的人数竟超过了50人。这种奇怪的死亡被善良的人们称为“杜唐卡门的沮咒”,这“诅咒”便酿成了“盗墓者”惨案。
埃及王国曾经那样风云一时,从纪元前二九零零年开始,那些喝着尼罗河净水长大的伊斯兰教儿女们,就用自己的双手在这一片土地上创造了从未有过的繁荣和昌盛。然而每一个在位的法老国王不仅仅生前拼命地享受和挥霍,还想把这种生活带到“死者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