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二十三章 科举之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二十三章 科举之议 (第2/3页)

得,拱手应道:“诺!。”应答间却见到夏侯悸双目闪过一丝火焰,却是之前他被陈宫所算计,败了一仗,这次显然要拿昌稀来出气了。对此,曹操也没有在意,反而露出淡淡的笑容。

    接下来,曹操又交代了一些细节,就在准备散会之时,守在帐外的典韦忽然转了进来,抱拳道:“主公,外面有一人,自称下邪来使。”。

    帐中曹操、苟攸、郭嘉、贾诩等几人听到,眼睛当即一亮,倒是其余诸将,露出不解之色。曹操不敢怠慢,哈哈一笑,高呼道:“快请!”

    很快,典韦便将一名汉子带了进来,那汉子行礼之后,便从怀中掏出一块绢帛,双手递上道:“司空大人,这是我家老爷交给大人的!…”

    典韦立即将绢帛取上去给曹操,这边曹操看过之后,脸上便露出浓重的笑意。而后问道:“你家老爷可还有其他吩咐?”

    那汉子拱手道:“我家老爷说过,等候司空大人命令!…”

    曹操当即拍案笑道:“好!汝且下去歇息。”

    当那人退走之后,夏侯惮却是颇为不解道:“大人,何以如此高兴?”

    曹操扬了扬手中书信,大笑道:“是陈元龙送来书信,其会助本司空夺下邳!…”

    这次众人听到,齐齐露出喜色,而郭嘉等人,则露出果然如此的神色。顿了一下,郭嘉便拱手道:“主公,有陈元龙当内应,下邪随手可得!嘉以为,主公先削弱吕布之力量,待得其与我军决战之时,就让陈元龙动手。到时吕布就无家可归了!”

    曹操重重地领首道:“众将听令,立即依计行事,不得有误!”

    “诺!…”

    颍川书院,激烈的辩论早已结束,不过颍川书院的学生们却没有就此放松,相反两派的人都加紧翻找典籍,希望从其中得到新的见解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种竞争式学习,倒是很少出现,只是郑玄和张俭见到学子们都如此勤奋,也就没有阻止,反而抱着支持的态度。而颍川书院内部,也变成了三日一小辩,十日一大辩,好几次陈泰和郭奕两个都差点打了起来。幸好蒋济等人比较冷静,按住他们罢了。

    曹植倒是十分享受颍川书院的学习氛围,况且这里有郑玄和张俭两位大儒收藏的书籍,这里面不少都是他从未看过的孤本。因此,曹植在颍川书院,直接住了三个月有多。期间虽然也回过几次许昌城探望卞夫人她们,但停留的时间并不算长。

    不过卞夫人见着曹植往颍川书院跑,不仅没有反对,而且还十分支持。毕竟这总比曹植往其他地方跑更好,况且在颍川书院还有郑玄等大儒看着他,卞夫人也放心得紧。

    住在颍川书院,曹植除了与一众学子交谈接触之外,平日大都数时间都和郑玄、张俭两位大儒呆在一起。他们二人虽然被华院诊治过,但毕竟年事已高,也不知道还能活多少年,故此有这等机会跟两位大儒学习,吸收他们的知识,曹植自然不会放过了。

    跟着二人学习,曹植以前学习的不少问题,都得到解决。要知道曹植毕竟还年少,虽说有些见解独特,但基础还是欠缺火候,现在跟着二人,却是获益良多。郑玄讲的,主要都是道理、经学,而张俭跟郑玄,讲的就颇为不同。由于张俭早前出仕,从政经验丰富,因此曹植跟他学习,主要讨论的都是此政事。

    曹植将一些政策和制度设想都毫无保留地告诉张俭,而张俭亦乐于给予意见,并帮忙作出修改。这此东西,除了张俭之外”司马享、蒋济、郭奕都或多或少地参与过,评时论政”本就是士人该做的事,这么一来曹植跟蒋济等人却是结下了不少交情。

    这天,偏厅之中,曹植正和郑玄、张俭两位大儒讨论问题。只听见张俭点头说道:“子建,你所提出的科举取士,的确不错。

    然而科举取士只重才,而不重德。有才无德之人,若是重用,恐怕…………。

    曹植闻言,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