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九章 曹植之志(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九章 曹植之志(上) (第2/3页)

的影响极大,因而连忙拱手道:“老师,到许昌路途遥远,以老师的身体……”

    未等孙乾将话说完,曹植便打断道:“此事公佑先生不必担心,元化先生也会随植一同前往许昌的。康成公一路上有元化先生照顾,必无大碍!”

    “这……”连身体的借口也被曹植堵死,孙乾一时语塞。

    孙乾毕竟是郑玄的得意弟子,见得他模样,郑玄哪里不知道他所想,于是对他点了点头道:“公佑,汝不必担心为师,好好为玄德效力吧,他是一个明主。”

    孙乾连忙说道:“但是……”

    郑玄轻轻摆手,叹了口气道:“许昌,为师一定要去,因为那里有为师要找寻的答案!”

    孙乾闻言,jī动地叩首道:“学生不明白,为何老师单凭曹植一面之词,就要不远千里到许昌,那里真有东西值得老师去追寻?”

    郑玄轻叹了口气道:“你不懂……”

    孙乾不甘心道:“学生是不懂,故学生现在就向老师请益。”

    见到孙乾如此不屈不挠,郑玄缓缓摇了摇头,对曹植道:“曹xiǎo友,老夫有些乏了,这答案还请xiǎo友代老夫为劣徒解答。”

    曹植轻轻点头,转而望向孙乾道:“公佑先生可曾记得,当初植的第三问?”

    孙乾想也没想,就答道:“三皇五帝亦非一生无错之人,他们治世之时缘何就没有xiǎo人。”

    曹植缓缓答道:“其实三皇五帝之时,并非没有xiǎo人,而是一旦有残害百姓之xiǎo人,自有忠直之臣告知天子,天子须依照当时之制进行处置。天子本人亦不能单凭一己之喜恶而擅自决断,必须遵循国家之制,由群臣商议处置,如此xiǎo人焉能长存。这并非三皇五帝之时才存在,昔日文帝经渭桥,桥下有人纵马而出,惊着文帝。文帝yù杀纵马之人,然廷尉张释之谏此不合国家之法,最后只按律罚金。因此,植以为无论是以儒治国、以法治国还是无为而治,只要能做到,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为官者犯法则百姓可状告之,如此天下岂会有xiǎo人能长存,国又焉能不富强!”

    “这……”曹植这一席话下来,石屋内三人听得却是呆愣在场。

    特别是郑玄,他本以为自己已经明白曹植的答案,没想到曹植想的却是更加深更加远,尺度之大,根本是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

    孙乾则是在那里,喃喃自语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为官者犯法百姓可状告之?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如此岂不是luàn了圣人礼法!”

    孙乾的话曹植听得清楚,猛然回头瞪着他,大声质问道:“公佑先生以为,缘何不可能?”

    孙乾闻言,身体一颤,眼睛也恢复神采,凝声道:“所谓刑不上大夫……”

    未等孙乾将话说完,曹植便打断道:“哼!这只是为官者为了保护自己而说的话罢了!同是杀人,缘何百姓要治死罪,而为官者得以幸免?难道士人之命就当真比百姓高贵不成?”

    “这……”孙乾听得,一时之间无言以对。在他所受的教育之中,虽说没有很直白地提及众生平等之说,然而孟子那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亦是深入人心。只不过长久以来,士人身上都有一种凌驾于百姓之上的优越感,特别是现在世家林立就更是如此了。

    孙乾并非那些大世家出身,因此世家习气不是很重。闻得曹植此言,理智上告诉他这是一派胡言,然而内心深处却是觉得,若然真能做到如此,那么天下何愁不能大治。内心之中的jī烈斗争,让孙乾再也说不出半句话来。

    不止郑玄和孙乾惊愕,边上正在开yào方的华佗,也停下了手来,目lù惊诧之色盯着曹植。他行医天下,见识甚广,自然清楚百姓对于为官者的惧怕,与地方官吏对百姓的鱼ròu。同时他也是出身士族,知道士人的习气,他正是受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