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司马八达”之首(上) (第3/3页)
弃的神色都没有出现,拿起陶碗便吃。他也是跟着流民饿了两天,此时闻得饭香哪里能忍住,连吃了三大碗才停下。若非曹植告诉他空腹太久之后多吃无益,恐怕曹昂还能再吃三大碗。
而曹昂开吃,也不忍饿了两天肚子的士卒等得太久,于是就让士卒们同吃。一时之间,众士卒对这个毫无架子的大公子好感顿生。
用过饭食之后,曹植和曹昂商议之后决定再走上一段路才歇息。其实对此,曹昂是反对的,虽然前进一段路不算什么道理上行得通,但是要指挥这么多流民,却是让曹昂感到头痛不已。
不过曹植用事实告诉曹昂,指挥这些流民其实简单至极。曹昂根本没有通知那些流民,只是下令士卒们分散守在粮车附近,继而便下令车队出发。那些流民见到装满粮食的车队开动,根本不需要吩咐,便极为自觉地跟着前进,而有士卒手中武器的威慑,他们也不敢造次。
于是四千流民,便自觉地跟着车队前进了两里多,这路程已经是曹昂指挥流民两天所走的路程了。如若不是天色已晚,曹植也考虑到流民之前饿了很长一段时间,怕他们体力不接,恐怕还会继续下令前进。
见到曹植如此指挥,曹昂大为叹服,而转念一想便已经想明白,曹植能如此轻松地指挥流民,靠的便是流民最渴望的粮食。而看完之后,曹昂却是在马车之内陷入了很长时间的沉思。曹植知道这是曹昂学习的一个过程,因此也没有打扰他。
车队走走停停,曹植也刻意减慢前进的速度,领着越来越多的流民,每天大约也可以前进十里,多的时候甚至可以走上十二、三里。而车队每天都会坚持分发两顿饭食,这才是让一众流民死心塌地地跟着车队前进的动力。
五天之后,离鄄城还有三分之一路程的时候,在前面开路的文稷忽然着急地大呼道:“大公子,四公子,前面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