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龙兄虎弟(上) (第2/3页)
身边,或许在曹丕笼络的人才中,以司马懿的才智为高,不过对于司马懿,每次曹丕看到他的时候,却是总有些心底里不安的感觉,倒不是说曹丕会怕司马懿,只是看到他那副鹰视狼顾的形象,忍不住会生出几分不爽的。
故而只有曹丕在看着吴质的时候,却是才有那种身为上位者的舒展,毕竟一切的决定终究是要他来做的。若没有这种感觉,曹丕却是和吴质之间又有什么区别,都是曹操的手下的身份。
当然眼下的司马懿却也不在许都,曹操西进,却是让司马懿当了此次大军的行军司马,在弘农辅佐曹操对敌作战。
对于曹丕的疑难,吴质自然能够在听取了近来许都城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之后,明白无误。毕竟如今不管是曹丕,还是曹植,以及曹冲,几个公子,却都被曹操安排在许都,看上去他们如今都是为魏王出行而作的留守大臣,这样的事情不仅多,却也相当的重要,毕竟大军的所需供应,全都在他们的手上掌管着。
不过对于他们这几个公子,如此这般未尝不是将他们都牢牢的绑缚在许都城中,不能够对于这场战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更别图谋更多,想什么在这场战事中谋取些军功,以获得更多人的关注,这样的事情,却也不会有多少指望了。
作为曹丕,吴质所选中的辅佐之人,他对于眼下的局面,虽然故作平静以待,可是吴质对于自己这位主子,却是有所了解的,别看曹丕平日里的装腔作势,一派的忠臣孝子,仁义可亲,可是内心里,曹丕对于魏王之位却是心中急切渴慕之极。
且不言其他,单单从这一次曹丕如此急迫的将吴质叫来商议此次江东来使的事情,就可见一般了。
“公子之意如何,对于江东孙权,是帮还是不帮?”吴质却是先问曹丕的意思,毕竟身为谋臣,不管如何设计,在最开始的时候,却是需要了解一下,主子所要达到的目标,这才能够有的放矢。
“我的意思么,当然是希望能够按照父王的意思办了!”曹丕却是在这里对吴质如此说。
“既然如此,公子,以在下所料,您还是不要做什么的为好!”
“嗨!”曹丕却是叹了一口气,“你的意思,我岂不知,只是每次看着仓舒,我就忍不住心下焦躁!”
对于曹丕的这句话,吴质自是明白其中的意思的。曹冲毕竟是诸公子中最得曹操看重的人,如今曹丕若说还能够在诸多的事情中,领先曹冲一步的话,也就是占着一个嫡长的名分,至于在军政文史,以及内务调理等等诸多的事情上,曹冲却是要做的比曹丕优胜不少的。
而曹丕虽然每次做事的时候,所能达到的效果终究是中庸,尽管这其中有司马懿和吴质的指点,让他如此做,其实曹丕也未尝不想在这些事情上胜过曹冲一头,却是纵不能如愿以偿。即便是他奋力施为,结果总是这般的。
每一次的事情,曹丕的表现和曹冲的表现却都是会在众人的眼中分出上下之别的。当然这些事情,却不是那种和曹植比试文采的事情,而确确实实是做的一些个朝廷上的大事。
就像如今的两个人同样是在安排大军的后续粮草的运输,而曹丕更多的是为了曹操这里输送,而曹冲却是主动的向他提议要去安排给曹彰那边经过并州绕道进入雍州为粮道。这一路上的损耗,却是要比曹丕所安排的少了许多的,而且在行程和效率上也是要比曹丕所做的高上不少。
却是从战事开始倒流现下的这段时间里,曹冲每次选择的事情,却都是显得比曹丕做的事情,要难上一点,可是他所成就的结果,却是不输于曹丕。
这样一来,却是让曹丕再是能忍,身边的吴质却也时时的来安慰于他,到了如今这个地步,总是快到了临界点了。
“公子,却是要谨记,戒急用忍啊!”吴质还是规劝道,“以此种种,在每次的事情中,公子之所以会不及冲公子,内里的原因,公子即便不清楚,却也该有所察觉的!”
“冲公子,在给前线运送粮草的时候,却不是像以往我军惯用的方法,而是倾向于选择了如今刘备的那一套做法,便是通过那些商人,为此事!”
“从许都,或者青州,冀州等地的屯粮之地,冲公子却是和这些商人们商定好了行事的规矩,沿途上的粮食损耗却不管,但要这些商人能够按照一定的损耗比例,将剩余的粮食都交到军营之中,便算是成了!”
“毕竟那些行商为了从中渔利,却是能够发挥出他们的极大热情,无不竭尽全力的从那些份额中找寻着他们的利益所在,故而这般一来,他们却是能够比我们派征的那些个民夫们多了许多的热情的!”
“加上如今和冲公子如此一起的行商,却是以那个杨春为掌柜的凉州人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