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八五章 首征吐谷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八五章 首征吐谷浑 (第2/3页)

浑扣押大唐使节赵德楷的消息后,李潜做了两件事。一是命令许德昭严密监视祁连山马贼的动向。二是着手制定作战方案。事实上大唐的任何军事行动并非是李世民一道旨意下来,领军大将带着士卒就走,剩下的事全都jiāo给领军大将就算完了。任何军事行动都必须有几个步骤。一是制定作战方案。这种方案并不会具体到领军大将今天该做什么,行多少里路,明天该做什么,怎么安营扎寨,而是制定一个粗略的计划。比如这次征讨吐谷浑,作战方案应该明确几点,首先是要出动多少人才有胜算。其次,本次出征需要多长时间。有了人数和时间推算出来需要动用多少粮草。确定了这些因素后再制定详细的粮草运输计划,选派合适的人来办理。至于兵甲、弓矢、器械、旗帜、马匹等等物资还需要更进一步推定。

    当然,这个方案一般都是在圣旨下达之后才定的。因为派遣的领军大将不同,带兵的数量也不同,相应的作战所需的时间也不同,各种物资的消耗就不一样。比如,有的将领喜欢稳扎稳打,那么要带的士卒就多,所需的各种物资就多。而有的将领喜欢快刀斩luàn麻,那么带的士卒就要少而jīng,所需的物资就少。不过,李潜有前世的记忆,知道此次出征如不出意外的话,领兵大将应该是段志玄。

    贞观七年六月十七,李世民下旨,诏左骁卫大将军为主将段志玄为金河道行军大总管,梁洛仁为副将,李君羡为亚将,率部分唐军和边郡羌兵讨伐吐谷浑。

    段志玄,齐州临淄(今济南市)人。其父段偃师为前隋太原书佐。李渊起兵时,段志玄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于潼关之战击败隋将屈突通,后以功授乐游府骠骑将军,封临淄郡公。破王世充、窦建德时,以功迁秦王府右二护军,进封楚国公。武德九年玄武mén之变中,段志玄与尉迟敬德等讨杀李建成和李元吉,封樊国公,食实封九百户。简而言之,段志玄是李世民的铁杆心腹。

    梁洛仁,这个就不多说了,李潜的老相识。梁洛仁是梁师都的堂弟,李世民派右卫大将军柴绍、殿中少监薛万均率军讨伐,将梁师都的围困在朔方。李潜入朔方说服梁洛仁杀死师都,献城投降。后来梁洛仁家的管家梁兴财也被李潜拉到了钱庄里来,担任大唐钱庄的总管。可以说梁洛仁与李潜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李君羡,这个人是个牛人(注*)。他是洺州武安人。最初投靠了李密。后来李密杀了翟让后,李君羡与秦琼、程咬金等人与李密决裂,投降了王世充。李君羡被王世充任命为骠骑将军。后来,他与秦琼、程咬金等人不齿王世充的为人,便率属下投降了李渊。李渊授于他轻车都尉的官职,让他在李世民麾下效力,后来跟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时被任命为马军副总管。从官职上来看,他一直在秦琼、程咬金之下。现在李君羡担任左武卫将军。

    看到这倒旨意,李潜高悬的心落了下来。虽然这场战役提前了一年,不过从出征的将领上并没什么变化。不过,李潜现在心里却很纠结。因为他早已知道这场战事的结局。如果按照他不加以影响的话,这次出征的结果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可若是他施加影响的话,究竟能影响多大呢?

    李潜非常清楚,段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