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八章 海外战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八章 海外战略 (第2/3页)

埃及人换香料丝绸。

    当然了,这支持的力度需要掌握火候,即要让穆斯林势力能够威胁到三个基督教国家,让他们备受压力,但是又不能让穆斯林势力在伊比利亚半岛过大,毕竟大明与这三个基督国家还是友好合作国家,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然后再在三个基督教国家中间动动手脚,这事就齐活了,等他们僵持个两三百年,就算他们不来大航海,说不定大明也要鼓动他们进行大航海。

    刘浩然对刘基的意见非常赞同,在他的历史记忆中,西班牙就是在驱逐穆斯林势力中获得强大,并且统一,而大航海时代也就在他们统一的同时开始,所以不能让他们统一是关键。同时刘浩然还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能把热那亚打惨了。因为在刘浩然记忆中,为西班牙现美洲大6的哥伦布好像是热那亚人,他记得曾经看过一篇帖子,说正是因为热那亚衰败,这才使得热那亚大批的航海人才涌向了西班牙,为其开创大航海时代推波助澜。

    “伯温先生说的极是,我补充一点,就是要让热那亚的实力不要太快衰败,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给他们刘浩然说道,他这么一说,大家也明白了,皇帝陛下的意思是地中海最好是三国鼎立,阿拉贡控制西部,热那亚控制中部,威尼斯控制东部,谁也奈何不了谁,最好相持个一两百年。大明争取的就是时间,等到在美州、非洲布好局,占好坑,加上国内科学技术展积累了一两百年,早就将世界甩在身后,到时也不怕这些国家开始大航海了。

    待到刘浩然话落音,冯国用开口道:“陛下,臣认为对于英吉利可以采取扶植的战略。它不是想在欧洲大6占据一块土地吗?我大明就帮助它,甚至必要时可以提供军事援助。”看来冯国用和刘基分工明确,一个关注伊比利亚半岛,一个关注英吉利。而且大家也明白刘基此前所说的扶植卡斯蒂利亚王国给法兰西留个。后援。感情伏笔在这里。英吉利现在与法兰西打得难解难分,此前还让法兰西吃了大亏。现在有大明在背后支持英吉利,法兰西不找个。强援还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不过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确是合适的人选,它与法兰西关系密切,又算得上是6上强国,能帮得上忙。

    刘浩然不由陷入深思,现在的英吉利和所有的中世纪国家一样,视土地为根本,有割不断的大6情结。

    根据刘浩然的记忆,欧洲沿海国家也就在地中海和近海扑腾一下,视广袤的大西洋为世界尽头,除了少数胆大的海盗,现在的航海国家还没有勇气去探索海洋。而西班牙、葡萄牙、英吉利走上航海之路,说不好听点是迫于无奈,要是有口饭吃估计也不会去冒险了。

    冯国用的用意很明白,就是帮助英吉利往欧洲大6展,现在它不是和法国战事不利吗?大明就提供大量的援助小你就和法国可劲地打,打今天昏地暗,将百年战争打成两百年战争,直接破世界纪录。不过法国与大明算是第一个建交的国家,一转身就将它卖了,的确有点不地道。

    但是在刘浩然的熏陶下,大明中枢已经明白,国家之间只有利益关系,什么友谊、臣属都是扯淡。就拿大明旁边的臣属国来说吧,中原统一强大的时候,他们可劲地摇尾巴,纳贡称臣那叫一个利索,一旦中原分裂战乱,他们挥起刀子也不心软。所以在刘浩然的指导下,大明的外交政策只有一个中心,利益!你臣属老实也不行,找个茬先把你敲残了,再给套个链子。手里还捏着根棍子,不老实再敲你。霸道,就是霸道又如何?

    而且欧洲离着大明十万八千里,在在座的中枢大佬的心目中,也就是赚钱的“市场”你打生打死与我大明何干?只要我大明利益得到保证就行。

    总的战略基本上确定,再餐过细细讨论和推敲之后,将成为大明外

    和

    待到众人散去之后,刘浩然还在思考问题。欧洲战略大致如此了,以后还要看执行情况和变化进行调整,刘浩然考虑的是非州大6的战略问题。

    至于南非金州这块无主却又资源丰富的战略要地,刘浩然当然要代表大明笑纳,这里可以成为大明的海外领地加以大力展,移民、筑城都行,就算数百年后万一独立出去了也是华夏文明圈的一分子,或者是大明帝国联邦一分子。关键是东非和西非。

    刘浩然一直在收集着记忆中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这些殖民“先烈们”的光荣事迹。葡萄牙势力范围在非洲,一直到了东南亚,但是它只注重商贸,不注意政治文化控制,结果到后来土崩瓦解的飞快,迅被荷兰和英国取代。

    而英国是走到哪里就殖民哪里,格果是全球都飘扬着米字旗,但是却背上沉重的包袱。那些殖民地百姓经过英国的“教化”步入文明社会,他们的民族之心也开始觉醒,结果四处闹独立,搞得约翰牛全世界跑。虽然后来都镇压下去了,但是却极大地牵制了在欧洲的实力,最后被德国一口咬到骨头去了,结果还是蛋打鸡飞,虽然靠着这些殖民地积累了丰厚的家底,但是人生的大起大落实在是太让人刺激了,所以刘浩然此前一直觉得英国骨子里有股酸溜溜的感觉。

    而且网才陈孝闰的亡句话提醒了他,当时陈孝闰提及回来时船队遇到了一个很大的尴尬。那就是欧州没有什么可以拿到大明贩卖的商品。玻璃,这些还是拿去糊秀非洲土著人吧,大明现在不但有了玻璃,连威尼斯的“不传之秘小。镜子都有了,羊毛?大明漠北漠南的一年羊毛产量可以让欧渊的呢绒厂消耗几年;呢绒毛毯?河北、山西、辽宁的呢绒厂出产的不但质量好。由于采用了水力大工厂,成本也比欧州的低,运到大明去卖,陈孝闰还没有疯掉;橄榄油等农产品,陈孝闰不知道经过漫长的航海之后它们会变成什么味道。

    陈孝闪当时抓破了脑袋,差点把头抓光,就是想不出能采购些什么商品回国。最后。陈孝阅只好采购了些易于存储的燕麦等谷物以及地中海特产的生菜、菜花、橄榄等农作物种子,然后再大肆采购了大量还没有和来得及被教廷势力烧掉的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等地中海地区的书籍,包括历史、地理、政治、哲学、数学、物理化学等,还有什么蛋彩画,雕像、文物一律打包购买。但是这些东西也占不了多少舱位,最后陈孝阅还是带着赚到的金银珠宝和这些东西放空回来,幸好在非洲、印度、锡兰补充了大量的金银、铜铁矿石、珠宝钻石和象牙,要不然他会觉得亏死了。

    学了一点经济学知识的刘浩然懂得商贸是相互的,有进也必须有出,有出必须有进。前面比较好理解,光走进口,没有什么商品出口,你就是抢来金山银山也很快就会败光。另一个世界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就是这个下场。他们从非洲、美洲抢来大量的金银财宝,可是本国工农业基础薄弱。必须花费大量的钱财向国外进口粮食、工业产品和奢侈品等商品,于是他们辛辛苦苦抢来的金银硬通货很快便转到了热那亚、尼德兰、英国和德国人手里,算是为欧洲做了一把贡献。当英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基础和海上实力,夺走了海外贸易权。西班牙和葡萄牙便迅地败落。英国称雄数百年,就是因为它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有进口也有出口,算走进出抵消了。

    后一点有出必须有进开始的时候刘浩然还不弄不明白,不过穿越到了这个世界才算想清楚。金银的确是硬通货,可是在这样的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