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三章 孔庙与北方士族(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七十三章 孔庙与北方士族(一) (第2/3页)

方理学始传者一赵复他北上传学誓不出仕元廷最后终老于河北真定今河北保定他

    “这位是河北大儒郝扶风召公先生陵川先生之孙。”

    刘浩然挽着这个六十多岁却异常硬朗的老人眼角不由地跳了一跳。陵川先生正是郝经他原籍山西陵川后迁居河北保定。在北方理学几位名儒中刘浩然最不感冒的就是这位郝经因为这个老夫子提出了“用夏变夷能行中国之道即为中国之主”也就是只要蛮夷异民族对中原汉族地区实行了礼乐之治就应该拥护和支持。他大力赞赏历史上北魏孝文帝认为其就是“用夏变夷之贤主”在他的眼里元世祖忽必烈也是这么一位英明之主所以他把自己辅佐元廷当成是光明磊落的事情。这个观念与刘浩然的想法格格不入但是现在不是翻脸的时候所以刘浩然的脸上依然是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接下来介绍的几位杨弼成是元初重臣名儒杨惟中的后人江载源是名儒窦默的传人张谦是元初名臣张文谦之后刘承志是元初名臣刘秉忠之后王宜循既是元初名臣王询之后又是郭守敬的弟子而张、刘、王三人算是邪州今河北邢台紫金山学派的代表人物。

    接见这三位刘浩然嘴角微微动了一下他们可都是北方士子中的实力派其父祖从忽必烈开始就在元廷出仕为官积攒下来的人脉和实力不是那些名儒士子所能比的。

    见完这些有名的北方士子名儒之后后面的那些小角色就不用孔克坚一一介绍了而刘浩然也开始介绍起随身的文人士子。

    “这个是江西的程亚夫先生。乃勿斋先生之孙草庐先生的爱徒。”刘浩然既然要上曲阜拜孔庙。也准备拜会一下北方名儒士子自然身边要征召一些拿得出手的名士。程乃彬字亚夫不仅是朱熹老夫子亲传弟子勿斋先生程若庸的孙子。更是江西理学奠基人、朱学大师吴澄之徒这两个身份自然够重了。

    听得刘浩然这么一介绍孔克坚以下众人立即对程乃彬拱手相礼恭敬之色尽表于色。

    “这位是淅江的清节先生。”刘浩然继续介绍道清节先生名桂德。字彦良淅江慈貉人元末乡贡进士为仓山书院山长后改平江路今苏州学教授。前年应召与程乃彬同列国史馆院士太子正字。

    “听闻诸位深习圣人之传朱子之学晚生此来是要好好讨教的。”桂彦良以字为名恭敬地拱手道语气中却含着那么几丝火药味。现在天下儒学以理学为重而江南学子尤其是淅江学子认为程朱理学的正统在金华北方这蛮夷之的久陷勒虏之手能学到什么理学精髓就算学到的也只是“伪学”而已。

    不仅北方众名儒微微皱起了眉毛。连孔克坚连忍不住心中苦笑。想不到这淅东名士话锋不是一般的犀利连自己都扫进去了。自从靖康之难宋室南渡孔圣人一脉也分为南北两宗虽然北宗现在世袭衍圣公爵个但那是南宗让出来的。

    想当东第三代衍圣公孔端友恭负传家宝“孔子及开官夫人楷林像。唐吴道子绘孔子佩剑图”和“至圣文宣王庙祀朱印”等近支族端木、瓒等南下扬州从宋高宗扈跸最后至临安是为孔氏南宗始祖。

    而且这等忠义之事为江南士人所称颂一时奉衢州孔庙为正朔。虽然后来元廷将衍圣公和供奉改回曲阜但是衢州却依然是江南士人心中的“圣地。”

    自刘浩然掌江南之后更是大力褒奖孔氏南宗当代宗主孔希路被刘浩然上表以小明王的名义授中散大夫刘浩然称帝后授其为正奉大夫封承圣侯世袭罔替。甚至江南有言论传出以南宗取悄北宗。这不能不让孔克坚心生警怯。衍圣公这个个子虽然不好坐但是也不能如此轻易地就送出去现在关键在刘浩然这位新称帝的天子身上。他到底是什么态度?

    刘浩然含笑在一旁望着桂彦良“挑衅”北方学子士人看到几位大儒虽然没有怎么动色他们身后的门生同窗开始鼓噪起来于是咳嗽一声说道:“清节先生一向好学如痴想不到来了北方也是这般

    轻轻一句话便将桂彦良的挑衅变为士子之间的学识之争了。

    “衍圣公请带我等敬拜圣人吧。”刘浩然安抚下话题对孔克坚道。

    “陛下请!”

    走进曲阜现整个县城都是围绕孔庙、孔府等地而修建的难怪。这里姓孔的最大。来到孔府的大门口抬头望去只见该门分三间。高七、八米长十五、六米宽十来米上挂着“圣府”牌匾左右中柱各有金字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