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勇气(上) (第2/3页)
以这句话为守则进行训练。在持之以恒的训导下,一支东海军的十人小队,就敢于挺起长枪冲入土著村寨,用毫无怜悯的血腥和杀戮摧毁其军士气,瞬间压服数十倍土著士兵。这样的战例。在东海军扫荡台湾西岸平原土著村落的过程中,屡见不鲜。
赵瑜不断向他的士兵们灌输这样的一个理念:利刃、强弩、重甲、巨炮,这些都只是作战用地工具,真正决定最终胜负的,还是胸中那一点胆气。*****所以东海军的野战兵们,在心中评判战斗是否已经取得胜利时,都是在看对手到底还有没有继续作战的士气。
显而易见。对面的交趾兵已经在箭雨中失去了所有的勇气,虽然他们的伤亡不到一成,但因此而损失的战力,却不是用人数可以计算,低落的士气让他们地威胁性,直接降低了数个等级。在陆贾眼里,这就代表了胜利。
赵大才却轻轻摇头,动作间蕴含着深深地不以为然----匹夫之勇,岂可与庙算相比。在东海参谋室。所有的参谋们都从赵瑜那里听到了另一种说法: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战前地准备是否充分,才是决定胜利与否的关键。
没有平日里不断搜集整理的情报、舆图,没有为了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而编订的作战计划,没有精良完善的军械生产,没有组织有序的后勤转运。没有开战前多次进行的沙盘推演。没有临战时下发的指导方略,要想获得胜利。****在东海军的参谋官眼里,完全不可想象。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因为它们面对的对象有所区别。士兵们直面敌军,支撑他们战斗下去的是无所畏惧的战意。而参谋们负责的却是战前的策划,为将临的战事做好周全的准备,是他们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不同,决定了指导方针的不同。不过这两种不同方针所代表的现实意义,却不是刚刚从参谋室调来的赵大才可以理解。
不过交趾的殿前指挥阮福阮将军却对此深有体会。四十年前,当他在邕州城下,面对宋人在城头上射下的如麻箭雨,依然能踩着堆在城墙下的土坡,挥刀向城上冲锋,靠得就是心中的那点勇气。二十年前,当他跟随在李常杰大帅之后,冲入占城人的军阵,俘虏占城前代国主制炬时,靠着的也是心中的那点勇气。
但现在他寄予厚望的前军却被敌军的箭阵阻挡在百步之外,伤亡惨重;而随前军突击的象队也在敌军床子弩的攻击下,难以寸进。完全攻不到敌阵面前,这对全军士气的打击,不言而喻。正常情况下,这时候就该考虑如何稳妥的撤退了。
不过阮福现在心里却依然有底,他派出去进行包抄地两队象军。\\\\\\最多再有一刻就会出现在敌军军阵的侧后。只要他们出现,甚至不需攻上敌军中军所在的缓坡,就足以让敌军彻底崩溃。能在前后夹击下还能保持战意的军队,不论是敌是己。在阮福四十余年地军旅生涯中,从未一见。
只要前军军阵不在抄敌后路的象军出现之前溃退,这一仗,阮福仍然有必胜的信心。
“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