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战争的影响 (第2/3页)
北先采购原料,在做成衣服,然后在送到部队要划算的多。
对于经济上来说,汉北的商人有了订单,就敢大胆的进入阿兰等地,而且他们的规模一定会建造的非常大,大到足以完成汉北军要求达到的程度。
他们会对安息等地的本国制造业产生冲击,那些小作坊转眼就会倒闭,这对战后汉北控制盟国的经济非常有利。而且战后如果打开罗马的市场,这些分店就是他们向罗马进军的桥头堡。
这些商人在战争地区开设分店之后,由于汉北的订单,他们很快就能看见回报,这会让他们有继续支持这场战争的理由。而且从他们分店建立的那一刻,也就注定了他们被绑在了战争的马车上,要么和汉北军一起走向辉煌,要么就看着自己的心血付之东流,他们没有选择了。
还有一点就是,马日召希望自己提出这个战略之后,能缓和一下因为税改造成的那些商人对他的态度。
童老大对此深以为然,一举多得,这一向是马日召做事情的风格。就像他当初挖那条河一样,现在那座军营整个变成了一座城,当地的百姓把那座城叫元帅城,把那条河叫元帅河,为的,是纪念童老大的那一纸元帅令。
经过半个月的磋商,一套很优惠的政策马上出台了。汉北的商人去那些战地国家开设分店,在战争没有结束的情况下,免除各项税收。
童老大已经照会盟国,对于前去哪里开店的汉北商人,他们也会给予最大程度的照顾和保护。
同时,当每一个商人的分店开起来之后,汉北军会把一些订单下到他们的身上,保证在战争期间他们有足够的生意可以做。
这一策略果然得到了那些商人们的赞同,他们对马日召的态度也立即发生了转变。这使得马日召的工作能稍微顺利一些,汉北的各项采购计划也能按部就班的进行。
按部就班不一定就能符合前线的需求,因为前线的战事是随时变化的。
高顺在前线打的怎么样,是不是顺利,直接决定了马日召的工作脚步是要快一些,还是该慢一些。
同样,后方的一些准备工作做的如何,也决定了前线的战况能不能顺利。
“嘭!”
一声震耳的声响让所有人感觉到地面在微微的发抖。
爆炸带起的尘土散去之后,黄月英急忙推开面前卫兵,抬头向前方望去。一片尘土之中,刚刚那座坚固的石头房子已经没有了踪影,只剩下几片残砖断瓦还遗留在地上。
“好!效果非常好!”黄月英不禁大声喊了出来。
一个年轻的助手从旁边上来,手里拿着一个汉北新式的简易炸药包:“院长,这样的东西制作比较简单,而是相比石雷来说出现事故概率非常低,就算不小心摔在地上,也不会引起爆炸。唯一的缺点就是,必须靠人力点燃它,也就是说,如果引线控制的不好,点燃它的人可能会被炸到。”
黄月英点了一下头,然后问旁边的张辽:“文远,你觉得如何?”
张辽的脸上有些兴奋,一座石头房子一下就炸飞了,如果放在对方的城门之下,两个这样的炸药包,再坚固的城门也会被炸开的。
要是在对方的人群中炸开,那效果更是理想。特别是罗马人那种密集的重步兵阵势,里面炸上几个这种叫炸药包的东西,能让他们死上一片!
至于这个研究人员担心的炸伤自己人的问题,张辽知道,在战场上这样的牺牲是无不足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