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八 童军的规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七十八 童军的规矩 (第3/3页)

看着这座大汉曾经最繁华的都市,眼眶之中饱含泪水。董卓放火的时,他就在董卓身边,就在洛阳。可他却没有能力去阻止这一切的发生,蔡邕当时哭的很厉害。

    现在,洛阳已经没有了当初的繁华,可是从那些刚刚建成的房子上面,还有洛阳内所有人的脸上,都能看到希望,洛阳的希望,也是大汉的希望。

    蔡邕当晚喝了很多酒,因为他很高兴。纷乱的大汉再一次出现了重振的曙光,为了这份曙光,所有的人都付出了努力。

    蔡邕说,我知道,当初卢植在邺城非常的艰难,他能在那种情况下翻身,很不容易。我们其实也不容易,要杀董卓,实在是费了很大的力气。

    先后好几个计划都没有成功,王允的连环计其实也就是殊死一搏。还好老天有眼,都赢了。

    提起董卓,童老大感觉有些怅然。

    说真的,演义上一直说董卓是个无恶不作的大混蛋,但童军接触到的董卓却是两回事。除了太过嗜杀之外,童军身边的董卓居然深深的知道黎民疾苦。

    而他的嗜杀,也是因为没有找到和士人之间合适的沟通渠道。或者说是士人没有给他机会,曾经有过机会的,但是袁魁把董卓逼疯了,董卓亲手砍掉了老天赏赐给他的良机。现在没有冲突了,董卓死了。

    童军问蔡邕,为什么他们不愿意接受西凉军的投降。

    蔡邕回答说,并不是他们不愿意接受,而是王允和吕布不愿意。王允和吕布知道,如果西凉军发难的话,他们根本无力抵挡,所以,他们不愿意让那二十万西凉悍卒再踏入关中半步。

    而现在,长安的朝廷是王允说了算。王允这个人,忠心没有问题,可就是有些自大。

    蔡邕皱起眉头说道:“现在的王允,有些和董卓一样的跋扈了。”

    王允给蔡邕谈判的底线,居然是将邺城那个朝廷的班子,并入长安来。也就是说,邺城中很多人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害,蔡邕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卢植不会答应。

    就算卢植答应,其他人也不会答应。

    蔡邕有自己的打算,那就是双方各自退让。不关是邺城还是长安,都有一些临时凑数的当朝大员。

    像邺城季贵这样的人,他们根本没有资格高居朝堂之上。

    还有自己这样的老人,蔡邕感觉到,自己的精力真的不行了,或许回家研究学问更适合自己。撤掉一些不合格的,再主动走一些,事情就会好办多了。

    至于皇帝的事情,蔡邕想的非常周到。现在大乱刚平,就让太后主持朝政,然后挑选几位大臣监国,两个皇帝都暂时不上,让朝中大臣考察几年。

    这样做对刘协很不公平,但是对大汉,却是最好的。以后不管这两兄弟怎么争,也是皇宫之内的事情。

    蔡邕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他不准备按照王允的说辞去谈判,因为王允那根本就不是谈判,更像通牒。

    蔡邕已经决定了,这件事情做好,自己马上高老还乡。也就是说,这是他最后一次以朝廷官员的身份,为天子效力了。所以蔡邕不允许自己失败。

    (兄弟们,看过了,不要忘记甩票哦!另外,不要再问我什么时候上架,这是一个刺激老黑的话题,呵呵)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