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歹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一章:歹意 (第2/3页)

更高的镜框。寓意,题诗,刻画。

    把一面面镜子弄成了精致的工艺品。至于弄坏镜子方面他们倒不担心,赵家在玻璃的侧面做上了数字记号,三个月内如果运输时损坏,可以拿着破碎的镜面回去换一面。

    这让那些商人一直以为赵家能修复破碎的镜子,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这玻璃镜的造价应该是很高的,没有人会做亏本买卖的,唯一的解释就是能花很少的钱把破碎的镜面修复完整。

    赵岩也知道这些商人的动作,干脆拿出镜面卖给他们。但自己在卖玻璃制品的时候,绝对不卖平板玻璃。

    在任何时刻,赵岩都没有一点低估明代人的智力和模仿能力,要是自己卖平板玻璃的话,估计不出一年就会冒出山寨玻璃镜了。

    不仅在扬州,在京城也掀起了一场风潮,朝中的大佬们一般都不买这镜子,但收礼却喜欢收这些玻璃镜,一面摆在大厅里摆阔,一面自己梳洗用,X面小妾用。

    没人送礼的,那就自己买吧!对于那些达官贵人们来说,2000多两银子还真不多,更何况还有价格更低的镜子,怎么说也要买一面。

    对镜子需求最大的,无疑是那些皇亲国戚,特别是那些藩王。那些藩王一个个没有人身自由,终生只能待在城内。

    虽然锦衣玉食,但毕竟有坐牢的感觉。要是封到一个小地方,那就更难受了。

    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没有自由,终日只能穷奢极欲了,穷奢极欲的同时还感觉无聊的话,那就以鱼肉百姓为乐吧!

    镜子对于那些藩王来说绝对是个新鲜的东西,对于追求奢靡生活的藩王来说,无疑是见到就买。

    听说有个商人自己做了一个镶嵌了十颗宝石的玻璃镜,在鲁王那里卖了五万两银子,连赵岩听也不知是真是假。

    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玻璃镜是的前途是光明的。同时这些消息也刺激了更多的山东商人,原本还在观望的都行动了起来。

    为了获得价格更低的玻璃镜,他们开始动用手中的资本,购买赵家所需的物资贩运到赵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