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难忘砥平里(五) (第2/3页)
力气。他喘着粗气,坐到雪地上,抓起一把雪放到嘴里,冰冷的雪花化成水流进空空的胃里,针扎似的疼,携带的干粮都已经吃完了,一直得不到补充,参战时领取的七天食品虽然尽力省着吃,也没能吃到现在。
歇了一阵,王勇站起身,将腰带使劲紧了紧,弯腰背起尸体,手脚并用的爬上山坡,抱着尸体滑下去,放到集中尸体的山脚下。
“排长,刚才连长派人通知了,拉尸体的车现在正抢运伤员,让我们将尸体就地掩埋!”胡大彪过来报告说。
“嗯,把烈士的姓名登记好,选一处干燥的地方,将尸体埋好!”王勇看看山脚下摆放的四十多具烈士遗体说道。
“是!”胡大彪答应一声,默默的带着几个战士挖开一个前边部队留下的被炸塌的隐蔽部,将登记好姓名的尸体抬了进去,几经翻找还是有炸烂的几具尸体无法确定身份,由于多支部队在此战斗过,甚至连他们是哪只部队的人都无法确认,只能以无名氏的身份暂时长眠于此!
安葬好烈士,一排所有的人在王勇的带领下向烈士敬礼,没有亲人为烈士送行,没有枪声告别,此时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股说不出的滋味,小小的砥平里成了志愿军的‘麦城’。当王勇他们撤出战场已经过了午夜,纷飞的大雪很快遮盖了整个战场,一切厮杀的痕迹都被埋没在这片荒野中,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归途决非坦途。一师的百余名伤员滞留在一条战场后的隧道里,寸步难行,心急如焚。副师长颜文斌亲率通讯营的2个连携110副担架赶来接援,伤员们感激涕零。当他们踏上归途时,天降大雪。飞舞的雪花,是对没有制空权、徒步撤退的志愿军部队最好、最及时的掩护。
吴信泉将军在回忆录中由衷地写道:“多么可爱的满天大雪啊!……不知多少人仰天望着这大雪飞舞的天空,控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感叹道:‘这真是马克思在天之灵,天助我也!’”
二师于16日白天才收到撤退的命令。为了免遭空袭,师长率部坚定地挺立在阵地上,黄昏之后才转移。40军118师353团负责断后。美军坦克3次围住该团,3次冲破包围而脱险。志愿军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