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沉稳将才太史慈 出兵是为徐州资 (第2/3页)
赞,却不知明公能否尽速决意,发兵往救孔北海?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之间,实难料孔北海还能支撑多许时日。草民久闻明公向有仁义之名。盼能救同为汉室臣属之孔北海于急难,则天下尽知明公之高义也……”
不因为刘晔这“名人”对于自己露出赞赏之意而曲意讨好。却宠辱不惊,一心只念着完成任务,太史慈如此行止品德立即让众人再对他刮目相看,心中佩服其气节忠义。
“子义勿急,请先静心安歇,便看在子义之一片侠义赤胆;孔北海与民安生,保方圆数百里之里平安许久,吾便决意救之!然此事需得好生安排,今日天时不早,亦不可能趁夜出击,可送子义准答;明日一早,必有军队开拨,救孔北海之急!”
刘晔立即拍板决定出兵,自然不是如他口中所说那般简单,无论乱世还是和平时期,战争都是政治的延续,若没有合乎自身利益地条件,便是刘晔主观意识如何强烈,都不能因私废公。否则便是因小失大,反而对自己整体实力损害极多,徒添变数!
“明公仁义!草民拜服!”
太史慈显然不会尽知刘晔想法,他也不需要去知道。身为一个武将,不需要多想的地方便不去考虑,这才是正理。听闻刘晔当面作出承诺,再闻得其言中决意出兵竟直接道出有念及他之自身品德因由,这如何能不让他内心感动?顿时心甘情愿地大礼相拜。满面风尘,一直坚毅刚强、稳健平淡的脸上也现出了感激神色。
“子义请起,想你辗转近千里,已然劳累之极,便要好生休息才能保持体力,待明日与吾援军一起出发才是。”
有一句话叫“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人才在这个时候永远是不嫌多的。
随着势力地扩充增大,因为前一年正式改名幽燕学府的安阳书院存在,刘晔手下中下级校官、以及中低级官吏储备是渐渐充实丰富的,但是真正精于统兵作战地大将,却只有张飞,赵云两人算是合格。典韦好冲锋陷阵,终是只能为先锋猛将,而非能独挡一面的大将之才;其余周方,阎方等人亦是如此,作为中高级校官,领一部协助作战有余,实无将才之资。
故此,凭着****观察,发现太史慈心思稳重,胆大心细,有将帅之资,只久成长过程后,刘晔当然不愿放过。
何况还有后面那一系列出人意料地变化呢?
对于刘晔如此之快下定决心出兵,张飞和赵云一干武将是没有反对意见的,他们闲了两年中,只与公孙瓒以及不入流的匪盗有过几次小战,早就期盼着大战来临。
但是田丰、戏志才、以及荀却在太史慈刚刚退下后,便立即出来对此决议表示反对。
当然,荀和戏志才两个话语稍微婉转一些,但田丰却是不来这套,直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