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2】诸侯两年演变势 北海信使太史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2】诸侯两年演变势 北海信使太史慈 (第2/3页)

,张治政才能,以及自己地魄力用铁血和杀伐来反对他的本土士族,孙策花费七年时间,终于将江东七郡归于囊中,成就了许多人数十年都未必能达到的功绩。

    因为铁血,孙策能很快扩大实力,这是他的成功原因,却也是他地失败之处,此等后话暂不详表。^^首发  小  说  5  2  0  ^^

    刘备投刘表,又于襄阳一役立了极大功劳,那是否代表着他终于苦尽甘来,一飞冲天呢?

    当然不是!

    刘表此人胸无大志,于政事治理是有着一套行之有效的本领的,但他这样并非目光长远,与许多诸侯一样想争天下的“治世之能臣”,在对待如何处理或为避战乱来到荆州,或如刘备一般慕名来投的有才之人态度作法便可想而知。--绿@色#小¥说&网--  悠  bsp;   对于刘备和那些士人,刘表的态度外宽内忌,只想着重用本土士族使不发生变乱故而有礼相待,却丝毫不给重用,这使得荆州拥有历史上极多,而又不得重用才学之士的奇怪现象。

    重用本地士族,使他们利益得到保障,这的确造就了荆州地一时稳固和发展,百姓得到安生,但这最终依旧使荆州成为第二块比现在地徐州更加富庶,诸侯必争的肥肉。

    而刘备在这襄阳一战后,仅得到了一个封赏钱粮,不付兵权地散职,也许这时的他与关羽人值得一提的事情,便是皆于此地再次成家迎娶妻室了……

    襄阳一座学馆,这一天来了一位被两名侍从保护的十一岁少年,在馆中与众多学子辩论一番,被此间主人司马徽相中叫往静室后,产生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对话----

    “汝为何人,来此作甚?”

    “吾名诸葛亮,听闻先生才名,只为有所请益而来……”

    “吾观你相貌堂正,方才学堂之上应变皆属上等,是为聪慧过人,收汝为学生,亦非不可,然则汝之心愿为何?”

    “亮愿为当世管乐,兴扶汉室,还天下太平!”

    看着年纪虽小,却是勇敢抬头直望的少年,司马徽眼中流露出满意神色,半晌后点头道:“吾之学识有限,长于军略而非治政,然吾二师兄艺学惊人,于理政治事之才天下少有人及,对于要求极严,曾许下宏愿意,毕生所学只传一人,今其以来在此处隐居,你可愿前去一试,看能否被其青睐,成为传承一脉之?”

    “亮以为理政治世是为最重要之事,然天下分崩,精通军略亦有必要,若有可能,亮愿同拜二位长者为师而学之!”

    一个人的本领大小,不是仅靠先天的资质聪颖来限定,决定最后的成就往往是后天的努力!显然少年的诸葛亮是清楚地认识到这点,便凭着自身努力,要充实所学,为实现理想而迈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是任何一个事业有成者都会经历的过程。\\\\\\^^--绿@色#小¥说&网--  首  发^^

    “好!但凭汝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见识,便是师兄不收,吾亦可收汝为入室,尽授平生所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