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251章 秘密组织 (第1/3页)
其实此时帝国设计的鱼雷并不是江涛前世认知的鱼雷。
前世,鱼雷的前身是一种诞生于19世纪初的“撑杆雷”,撑杆雷用一根长杆固定在小艇艇艏,海战时小艇冲向敌舰,用撑杆雷撞击爆炸敌舰。
1864年,奥匈帝国海军的卢庇乌斯舰长把发动机装在撑杆雷上,利用高压容器中的压缩空气推动发动机活塞工作,带动螺旋桨使雷体在水中艇行攻击敌舰。但由于艇速低、艇程短、控制不灵,卢庇乌斯的发明未投入使用。
曾参与上述研制工作的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于1866年成功地研制出第一枚鱼雷。该鱼雷借鉴了卢庇乌斯的发明,用压缩空气发动机带动单螺旋桨推进,通过液压阀操纵鱼雷尾部的水平舵板控制鱼雷的艇行深度。当时鱼雷的艇速仅11公里/小时,射程180─640米,尚无控制鱼雷艇向的装置。
1904年,美国人E·W·布里斯发明发热力发动机代替压缩空气发动机的第一条热动力鱼雷(亦称蒸汽瓦斯鱼雷),使鱼雷的航速提高至约65公里/小时,航程达2740米。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鱼雷已被公认为是仅次于火炮的舰艇主要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鱼雷击沉的运输船达1153万吨,占被击沉运输船总吨位的89%;舰艇162艘,占被击沉舰艇总数的4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鱼雷击沉的运输船总吨位达1366万吨,占被击沉运输船总吨位的68%;舰艇达369艘,占被击沉舰艇总数的38.5%。
这是江涛眼红的地方之一,所以在几年前,江涛就提出了研制鱼雷的计划。
经过这几年的实验,已经有些眉目了。
不过帝国设计师设计出的鱼雷却和火箭弹的原理有些类似,新式鱼雷雷身形状似柱形,头部呈圆锥形,以避免航行对阻力太大,却利于野蛮撞开船底。
整个鱼雷分为三部分,它的前部为雷头,装有炸药和引信,鱼头顶端是一根突出雷头三厘米长的钢柱,它只有小手指粗细,其实它就是触发装置的一部分,只要剧烈撞击,它就会缩回鱼头内,摩擦生火点燃引信,紧接着引爆炸药,从触发到爆炸需要0.5秒,不过人力很难把它按进去;
中部为雷身,装有推进器等动力装置,和火箭弹的飞行类似,只要点燃中部内的火药,整个鱼雷就会在鱼雷发射管内直线飞出,靠的是火药爆炸后的反作用力,却不会炸碎中部的雷身和点燃雷头内的炸药。
后部为鱼尾,为四片翼状,控制整个鱼雷的平衡。鱼雷在水中的运动受到重力和浮力的共同作用:若重力大于浮力,沿水平方向发射的鱼雷,将象石子那样向斜下方运动;若重力小于浮力,它将象氢气球那样向斜上方运动.要使鱼雷瞄准目标沿一定方向运动,必须使浮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恰当地选择鱼雷的体积,可以调整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所以,鱼雷的体积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
不过如今鱼雷已经试验成功,直径为150毫米,不过有效射程只有500米,而且造价高昂,一枚鱼雷需要1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