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罪己诏 (第2/3页)
的基础上,依据天下形势的变化,不停地做出调整和修正,以保证朝廷的各项政策持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而推动中兴大业的快速发展。青、兖圈地炒地一案暴露了朝廷在中原大捷后的急躁情绪,想当然的认为此事轻而易举,忽视了青、兖两州的实际情况,把我们早期在推广新政时的谨慎和沉稳全部丢掉了。
随着中兴大业的推进,朝廷收复的州郡越来越多,官吏紧缺和官吏经验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朝廷准备立即修改选举制度,以“优贤礼士、任人唯贤”为宗旨,加大选拔范围,简化选拔过程。但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河北门阀世族、商贾富豪的子弟将会大量涌入朝廷,良莠不齐滥芋充数的事肯定会发生,继而贪赃枉法、违法乱纪的事也会层出不穷,更严重的是因为宗族、地域、学术观点等原因而导致的权势之争将会愈演愈烈。
一方面中兴大业需要官吏,一方面官吏骤增又会引发吏治腐败和权势之争,平定天下稳定社稷的步伐越来越沉重了。
朕知道你为什么不愿待在无极城的原因,朕过去有些不理解,现在朕理解了,朕也不愿待了。朕现在有很大一部分精力不是在制定和修改国策,而是在和大臣们无休无止地争论。有时候为了通过一个策议,朕需要耗费很大的心血和体力与他们斗智斗勇。疲惫之余,朕唯一感到欣慰的是,你能在中原大战前,提出修改官制建议,让朕能在很多关键时刻甩开外朝的大臣们,及时高效地做出对策。
每次和大臣们争得筋疲力尽的时候,朕就想到了你。如果你坐在朕身边,如果你出言支持我,如果你威风凛凛地吼上一嗓子,估计朝堂上绝对没人敢欺负朕。反对之声也立时销声匿迹,什么奏议都能通过。朕很想你在我身边,那应该是朕最轻松快乐的时候,可惜……你要打仗。你一辈子都在马背上。
朕在想,要是等到大汉再次一统,天下安定不打仗了,朕就可以把这个担子扔给老师你了。朕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当好皇帝的人,朕太软弱。如果朕想真的实现大汉的中兴,还需要很多,甚至那些是朕一帮子都学不会的。
几位老大人都病逝了,他们把自己的尸骨丢在了北疆,留下了终身的遗憾,带着无尽的痛苦和悲哀,无可奈何地走了。
朕很悲伤。他们看着朕长大,把朕当他们的孩子一样宠爱。朕一直想报答他们,想陪着他们回洛阳,但老天爷太不公平了,一下子把他们都带走了。
姐姐经常劝慰我,说几位老大人给中兴大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们的功勋会永载史册。我们这些后一辈的人,应该尽快完成上一代人的心愿,以告慰他们在天之灵。话是这么说,但做到就太难了。我们这一代人,能不能完成中兴大业?中兴大业到底要多少年?十年,二十年,还是五十年?
几位老大人的病逝给了朕很大的触动。朝中还有不少老大臣,朕都让他们致仕回家了。他们为大汉辛苦了一辈子,朕不能让他们都死在朝堂上。他们应该回家享受一下天伦之乐。老大臣的去世和致仕,使得朝堂上空出了很多位置。王泽、令狐邵、张范、崔琰、邢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