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占领涿城 (第3/3页)
基本是有资格举荐的官吏说了算:说你是孝廉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你不是茂才你就不是,是也不是。
望子成龙是父母的心愿,博取功名是儿子的欲望。但儿子偏偏不争气不够举荐资格,这可怎么办?尤其是一些世代为官的干部家庭,儿子当不上干部后继无人是对不起祖宗的严重问题,但亲自举荐儿子又有点太不厚道,急得这些干部团团转。
为解决这个难题,有人创造性地想出了一个办法:我举荐你儿子,你举荐我女婿。
对啊,成交!于是,一些国家干部为了自己的族人、亲戚、门生能够做官,维护既得利益,往往产生默契,采用这种方式。
这看起来是一种双赢的交易,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潜规则。在吏治腐败的时代愈演愈烈。到东汉末年,已经极其败坏,当时就有一首民谣痛斥这种现象:“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一个好端端的察举征辟制,就这样被废掉了,最终演变成为官僚贵族集团垄断的内部游戏,与平民无关。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每个人都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尤其是下层百姓。
此路不通走别路。因此在那万恶的旧社会,沙场建功就成为平民阶层博取功名几乎是唯一可行的道路。成功了,你就成为新的贵族,抱负得以施展,青史可以留名。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不只是你,你的家族也从此改变穷困潦倒受人欺压的命运,进入上流社会。
当然,追求沙场建功大多数情况下是失败,失败的代价就是失去宝贵的生命。用一部电影里的台词来说比较恰当:一步天王,一步死亡。
很残酷,但只有这一条路。给你,你会怎么选?实现理想的代价太沉重,改变命运的几率太渺小。所以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平淡,在平淡的生活中渐渐放弃了自己年少的理想,忘却了自己远大的抱负,甚至自我安慰说这是“成长”。
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在于他们不同于一般人。
他们不是不知道实现理想的代价有多大,不是不知道实现抱负的几率有多小,但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他们还是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即使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到生命逝去的时候,依旧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也无怨无悔。因为他们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价值而不是长度。人,终究是要死的。死,不足畏;生,不足惜。重要的是这仅有一次的生命,你做了什么。
人活着除了生存,或多或少还是有所追求的。很多人很多时候,是谋求生存与理想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对于普通人来说,为了生存利益向生活妥协更多一些,甚至有些人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但对于伟人来说,坚持追求理想更多一些,甚至有些人纯粹为了理想而活着,为了实现他们的理想,甘愿放弃一切,乃至宝贵的生命!
人生很多时候,是态度决定高度。理想有没有实现是能力问题,自己有没有去努力是态度问题。
刘备就是这样的人。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他还是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
此时的刘备在等待,等待一个可以改变命运,可以施展抱负的机会。
黄巾起义爆发,显然,刘备的机会来了。那么,他就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
曾炩明白刘备的心思,也知道刘备的不简单。但是,他并不惧怕,没有对手的人生,是单调而枯燥的。
[记住网址 . 三五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