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岳家军出战 (第2/3页)
陆并进,顺江东下,于浙中会合,消灭赵宋政权。
因此,岳飞上疏觉得应该先下手为强,吹起反攻的号角,先定襄汉,再平杨幺。只有在麦收前,先发制人,击破伪齐李成军,克复襄汉,才能粉碎“二寇”南北夹攻的计划。
这一提议登时得到了宰相朱胜非,副相赵鼎的大力支持。
高宗赵构君臣为了襄汉的战事也多次进行详细的商讨。
最后朱胜非一言定论:“襄阳上流,襟带吴、蜀。我若得之,则进可以蹙贼,退可以保境。今陷于寇,所当先取。”
赵构也明白襄汉的得失已关系到自己小朝廷的安危存亡。屡经争议之后,宋帝赵构决定由岳飞出师襄汉,刘光世派兵增援,王燮箝制洞庭湖的杨么军。
甚至还告诉岳飞,只要他能够克复襄汉,即授予他节度使的头衔。
须知,当时岳飞虚龄三十二,真实的年岁也就是三十出头而已,即便是大宋立国皇帝赵匡胤当年也没有岳飞这般荣耀,在三十出头官拜节度使。
可见对于克复襄汉这一战,朝廷是多么重视。
完全可以说上一句,南宋王朝今年的主要军事目标就是克复襄汉,岳飞上疏朱文一事以间接影响到了克复襄汉的军事行动,登时将宰相朱胜非吓得面色苍白,暗骂:“孽畜误我。”
朱胜非为人正直,但能真正做到类似包拯这般铁面无私之人又有几个?朱文毕竟是他的亲子,虽然因自己平时重于国事而疏于管教,养成了他那仗势欺人的性格,但自己孩子毕竟是自己孩子,闻他死讯又岂能无动于衷。
是以对于赵构下令刘光世讨伐青龙帮的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过问。
可朱胜非又怎想得到这场动乱会给大宋克复襄汉的方针带来不便?
略一沉吟,朱胜非直言道:“岳相公奏章所言在理,为了朝廷大计,实不应为个人恩怨而坏了国家大事。”
此言一出,赵构、赵鼎、徐俯相继动容。
赵鼎对朱胜非深深一揖,慎重道:“朱相公为国可以忘私,赵鼎佩服。”
赵构也肃然道:“朕有朱卿为相,实乃大宋社稷之幸。”
朱胜非心中惭愧,若不是自己私心在先也不至于发生这事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