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一百七十四节 战争全面爆发 (第3/3页)
人进入的巨大陷阱,然后用从掩护得很好地混凝土箱形掩体中发射的交叉火力加以歼灭。 凡尔登以北约二十英里,就是卢森堡、比利时和崎岖的阿登森林。
面对着这种难以克服的棱堡,早在战争爆发前多年,任德国参谋总长的阿尔弗雷德※#8226;冯※#8226;施里芬伯爵,设计了一个通过广阔的比利时平原侵入法国的战略。 比利时这个小小工业化国家,提供了有充分铁路、公路、河流和运河的一条不费力的通路,而且它和法国的边境是不设防的。 施里芬将军对于比利时在列日和那慕尔面向德国的设防据点感到愤怒,他抱怨它的军事防御旨在“……阻止德国侵入其领土,但它对法国的边境却不设防”。 对于比利时担心德国而不担心法国的原因,阿尔弗雷德※#8226;冯※#8226;施里芬这位将军装作不知道。
战争爆发之前几年,德国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已制定了以速战速决为主要特征的施里芬计划: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优势兵力在六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将部队调往东线进攻沙俄。 与此相对应,法国也制订了以两个集团军齐头并进,一举收复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17号计划。
施里芬制订的战略,包括一支十万人的英国远征军“和法国人协同作战”在内。 考虑到俄国的原始铁路系统会造成蜗牛般步伐的动员,施里芬只在东线安排十个师以推迟沙皇部队的前进,直到法国被压倒为止。 在他临终时,这位伟大的战术家据说曾强烈要求:“战争一定会来……要加强右翼。 ”
以这个筑垒地区为枢轴,由七十九个师组成的右翼,将以闪电战经过比利时进入法国,后面马上由战时后备军之类的第二后备军跟上来。 由八个师组成的较小的左翼,将留在法德边界。 象一扇巨大的旋转门一样,德国人在这个绕着枢轴旋转的运动中,将一直横扫到法国沿海地区,从北面、西面和南面包围巴黎,然后转向东面。
如果法国士兵离开他们的洛林要塞,把八个德国固定师赶向莱茵河,这样就更好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东进的德国人将从后面来攻打法国人。 法国的要塞炮只面对德国,不能转向西面来对付从法国方面进攻的德国人。
德国为了在最短的时间侵占法国,于是对比利时不宣而战,由于德国战前准备做得很周密,英法等国由于国力强盛和麦克——福特集团公司提供的上层武器比较轻敌,一个星期的时间德国利用手中的精锐之师迅速占零比利时全境,比利时的法国守兵不得不退回法国。
然后德军分兵五路进攻法国北部,法军失守,被逼后撤。 德军就像一把利剑直逼法国心脏巴黎,无奈之下法国政府被逼撤退至波尔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