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中南海,光绪思忖三臣言 (第2/3页)
爵成婚,必然要回京来办婚事。如此瓦呛,幕儿县君那儿,他就只能一同迎娶。此为利国利君之因。”
“二利国者,若那德国女伯爵与刘二郎真的成婚,则以刘二郎之智慧,那女伯爵能从当初处处与之敌对,到现在却反要主动嫁与他,就足见其能将那女伯爵掌控于掌心。只要那女伯爵受了刘二郎之控制,德国必然加大对我大清之帮助,则可更大程度解除我国之外交、经济等方面困境焉。”
“三利国者,乃系刘二郎其人之能力,足以应对好德意志人。即能稳固现在的同盟关系,其人后手定然会是大加利用。刘二郎出京前三日,老臣与之同品茶、博弈之时,其人就在思索该如何增多德国那个盟友的利用价值
“其人有言,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之利用,而无永远之朋友。他既能如此说来,必然会有利用之法,而不反受其害。这事儿上。皇上与臣等都看的清楚,其复兴党那几个后起之秀,智上确已远老臣等人也,定能助其反利用和利用德国也!”
“利民者,其一乃为那女伯爵之身份。依德国前日给外务部照会上说,那女伯爵不单纯只有贵族身份,且拥有着银行、大学、机械公司、造船公司、电讯公司多个董事的职务在身。而这些方面,正我大清眼下奋起追赶西洋列强的东西
“只要那洋女人嫁与刘二郎,其人必然会利用其个人之能力,帮助刘二郎实现她能力所及范畴内、刘二郎所言的第二次跳跃。那样的话,百姓之惠必大矣、大清必再上一层楼焉!”
张之洞的连翻话语说到这,光绪的眼睛瞪的老大,再也坐不住了。他从龙椅上站起身,走到张之洞的面前,面露惊疑的打断了还待再言的张之洞,问道:“依卿之言,刘二郎这该是又是早已想好的了?”
面依然垂对地面,微微点了点头,张之洞说道:“是的,皇上。以刘二郎之智。从其这四年来之作为上。可见其非常人可比。其武可安帮、文可治国,实为旷世之才。若不然,老臣等为其排挤,怎会依然如此支持其新政,信圣上亦明此情焉“大清可无香涛、可无少鉴、亦可无境庄,圣上和大清却不可无刘克武”。张之洞说到最后,声音突然变的高了一些,说完这话直接整介,人趴到了地上。
光绪见此情形,没有立即开口,就站在张之洞、李鸿章面前低头凝眉、沉思了小片刻。
再抬头时,看向跪在张之洞身边的李鸿章,问道:“李鸿章,你怎么说?”
闻问叩,李鸿章恭敬的一礼之后,回道:“禀皇上,张大人所言,老臣赞同。然臣却还想到刘克武若与德国女贵族大婚,对我大清还有一利,而不弊矣
“还有一利?”光绪听到李鸿章,又一次眼睛瞪大,盯住李鸿章追问道:“你说说,还有什么利处?又是怎么个无弊?”
接问回言,李鸿章也将整个人贴到了地面上,恭敬的回道:“回皇上的话,臣想到的是,若此次和亲成事,则德国必然会加大对我大清于防务上的帮助。
“皇上您也知道,咱大清虽然现在有了十所高等的军校、千所之中等军校和三千所初级军校。然而,于军事教育上,实际上还是与西洋各国有着很大差距的。战术、战略与战术,这些都是刘克武、冯国璋、段棋瑞、王士珍他们那些人,从人家德国和其他列强那里学来的
“然而,刘克武于这些方面虽然个人很是精湛,其任校长的国防大学毕业的那些高级军官们,却是很多竟连他的国防论、机械化战争”三军合战浮书籍都无法通透。相反,德国人的东西,却是很多军官都能很快的接受并掌握其要领的。”
“这说明,刘克武的军事造诣上,实际上已经过了德国人的。只可惜,自古以来我华夏之风,正如复兴党人所言,崇文尚武、误国久焉。行伍之人,多为大字不识几个之人,虽经过山东三载之急教然仍只能写字、难有理意之人啊!”
说到此,李鸿章稍做停顿。抬头望了光绪一眼,将光绪频频点小头,该是也赞成此说。在躬身贴于地,他继续说道:“若此翻之和亲事成,则刘克武完全可以不再只派臣等去德国了,他自己就可以去。”
“只要他去了,其行伍出身,则必然以其德皇甥婿之身份,要求德国增加在军事上的相助。以其人之智,必然会提出从根基到高层全方面的请求。且,海军之上,德国人实力实际上并不弱于英、美许多,若得德国人之助,必可更进一步、加强我大清八大舰队之实力焉
曾经掌握北洋多年的李鸿章,与治理湖广多年的张之洞,此时差别显示了出来。张之洞想到的都是一些政治上的利处,而李鸿章却想到的是军事上。
中国古时乃是世界军事上强国,纵观世界历史,上有秦皇统一六国而成封建大制。前有汉武,卫青、霍去病、班等人,与其后的唐、宋历代抗拒外敌时之千古名将,都证明了这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