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强军法,引行招标扩财力 (第3/3页)
看到了可行之处。
在一个一年财政收入八千万两,却要承担各种赔款每年还掉六千万两的清政府眼中,山东和两江、湖广的成功解决资金问题,无疑是个最好的样板。
所以,当刘克武的话一说完,光绪立刻大笑着一拍龙椅扶手。第三次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大笑走到了高台边缘,光绪对刘克武爽声言到:“很好,刘克武,你那创新的招标之法,确实很好。此举可行,取成我大清万里坦途。又成我新军五十镇之强国之举。此事无需再议,联即时即准你此提。”
面圣近一小时了。刘克武见到光绪后。陈词论变法之中第一道圣旨。终于在其后由光绪一声令下,颁行天下:“准地方行新事,办铁路、开矿禁、兴港务、建大路。唯行之准,乃效鲁政,一切诸业,均以招标之法行之这个圣旨颁出去后,当天就让举国欢庆。相对的,也让所有在中国的洋人,大叫痛也。
原因,当然再简单不过了,光绪的这个圣旨虽未明言,却已经告诉全天下的大清封疆大吏们,你们都可以效仿山东去建铁路、开矿山、建港口、建公路了。
但是,圣旨最后的那一条均以招标之法行之,则是告诉那些地方大员们一个基本的准则,就是用这些事项去向洋人要贷款。
此令一出,天下大动。各地的封疆大吏们,无论报着何种心思,能从洋人那套到大批的贷款资金,促使他们第一次齐心而动。军费难济的问题,在一个月后即全然告解。
第一道因刘克武所论而下的圣旨一烦完,光绪立刻站于高台边缘,再对刘克武发问到:“兴西学之事,卿欲何为也?”
执礼一躬,刘克武笑颜回到:“康有为最佳之议,唯这兴西学事亦。故,趁斗胆向圣上请旨。由康有为冉任京师大学堂总办之职。臣于山东已办济南大学堂,可为之调用群师以助之。
“然,只办京师大学堂,非可行之盛举焉。故,臣在康之论基础上。请圣上再颁圣旨,准天下通办小学堂、中学堂、高级中学堂三级教育体系。
“以臣之保荐法,引西洋学政之材,充斥地方之教员之伍,而广开三级学堂尔。唯如此。方可真成强学之势。而其资,大可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