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丁军门发威 (第2/3页)
就已经给他向北京那个朝廷要来了特赦文书,并且保举出了个五品的守备衔,直接当了他的振字大营的统带官。
义和团拳民直接改成官团,薄振声也负,此成了第一人。不过在刘克武的一系列约法规范之下。这些拳民可没有去乱杀洋人,他们之中很多人,其实也无非就是为了有口饭吃、有个衣穿而已。有了军饷、有衣穿、有饭吃,他们自然就听从起刘克武的将令来。
在杨度文登改编义和团拳民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也上演了一幕壮哉的景象。网到了那里四天的陈定一,在与严复密谈了三日后,终于说服了这个前北洋水师学堂的总办官,二人在上海竟为山东之各路军公开筹起军饷来。
在上海也很长时间的严复,更是亲自给刘克武发了一封电报。正式要求投向刘克武麾下而为所谓的“大清”重新效忠。当然,这之中还有很大成分,是因为刘克武带人,将被困在刘公岛上的北洋水师给救了出来。
山东地面上的义和团一见薄振声竟然直接混了个五品顶戴,其他大小各坛的那些头领们,蜂拥而起带上他们那些手下之中的精锐奔向了威海一带、或在其当地就向官员报备要求受制改成为民团。
上海有了严复这个誉满国内的大仕,带着他的学生们跑上街头为刘克武筹募军饷,那些上海当地的富商们、达官们哪个不卖上几分面子。如此一来。一时之间南北同起,新军南镇在威海的抗偻竟在民间也成了最受关注和支持的大事来。
相比之下。在辽东的宋庆、马玉昆等人,却是要弱了许多。他们对面的日军。在威海之战开始之后,连隔江进行的炮击都停了。日军不打,毅军主力也在未接到朝廷命令之前,不敢擅自渡江去战,双方竟隔江对峙、出现了短暂的和平一幕。
天津方面,因为接到天皇将两个主力师团南调威海的命令后。日军实际上主力只剩下了第四和第五两个师团不过两万人,只能在被调到那的山本权兵卫的指挥下,收缩到了南港一带。
坐镇在刘克武急建而成的百堡城中,聂士诚接到的是兵部“牵敌伺机歼之,勿首开大动之战
…二京那个朝迂的态度,刘交武现在不知道,聂叩渊勾问那份兵部谍文后,却先明白了些什么。
整个战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