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7章《各有计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67章《各有计策》 (第2/3页)

。与百姓相比,一时的颜面算得了什么?况且有吐蕃如此泱泱大国撑腰,老挝、缅甸等贼子将不敢小瞧于我李朝,孰轻孰重尽人皆知。”讲到这里深深抱拳鞠躬,“还请梁国辅以百姓为重。”

    “诸位大人身系百姓,梁川愧不及。”淡淡回应:“容我思索几日可好?”

    “当然,当然。”大喜的一干人信心十足,一眼就可明了的事情,还有什么好想的。攀上吐蕃这颗大树才是明智的选择,只有头壳坏掉的人才会去和吐蕃为敌。

    眼里闪烁着杀人的光芒,梁川和善地笑送:“诸位大人劳苦功高,我送送你们。”

    “梁国辅事忙。”摆手的四人脸挂喜气,转身走出书房辞道:“多谢梁国辅茶水招待,告辞。”

    梁川含着笑意,跟着走出房门,有礼送道:“请位大人慢走。”

    吕老点点头,小声讲道:“还请梁国辅以百姓为重。”

    “当然。”送他们的梁川慈眉善说道:“诸位大人放心。”

    “嗯。”想来应该无事,四张老脸露出久违的欢笑,“告辞了。”

    “慢走。”

    负手站于厢门前的梁川,当这四个老迈的老人走出后,笑脸立即一隐,不屑的朝地上吐了一口沫液,咬牙切齿喃道:“好些个乱臣贼子。”竟然想把他李朝送给吐蕃,不杀难解心头之气。

    中秋一过,秋风瑟瑟,秋老虎大发着雄威。咆哮的秋风划过枝叶,阵阵呼叫,如有无数鬼魅齐声呼喊一般。

    秋风冽凛,已穿着厚重的寒衣的阿真坐在寨外的石头上,愣神地观着逐渐枯败的枝叶,任思绪随着秋风满世界飞扬。

    “今年的秋决停了对吗?”安静里,突然响起他的声音。

    愣站在他身后的三人,不明白他要干什么。达尔巴皱着浓眉回道:“吐蕃大王回廷,今年的秋决王后下令禁止。”

    看着前方逐渐斑驳的树木,站起身的阿真又是一阵的沉默。

    “我不想杀人。”好一会儿,才传来他淡淡的话。

    身后愣怔的三人还未开口,立即听到他叹气的自语:“可是有一些人不能不杀。”

    “大王说的是?”有些领悟的段台,看着眼前的削飘身影,眯眼询问:“擒获的李朝将军?”

    “有些累了。”这些将军全都是很好的将军,但是却是他的绊脚石,不杀到时他会后悔。

    蓦然转身,看着眼前的达尔巴、段台和李能武。阿真像是下了很重大的决定命令:“把他们全送到王蛮麾下。”停顿了一会儿,脸色一冷,严威大喝:“王诣。”

    听见这两个字。达尔巴和段台立即跪倒在地,齐声磕呼:“臣下谨聆王上亲诣。”

    阿真仰头深深吸了一口气,铿锵下诣:“妥善分配李朝将军们军职,不从者杀。抱怨者杀。从者严密监视,发现异常者杀,钦此。”

    “臣下领诣。”

    “起来吧。”

    “是。”慎重磕了三个响头,达尔巴和段台才从泥地上爬了起来。

    达尔巴狐疑,不明白为什么要如此的大费周章,“大王,为何要如此麻烦?”

    “大理太近,不能让李朝闻到血腥味。只有送到相隔万里的大西北,这群人才会安份,也才会乖顺。纵然不乖顺,杀了也无人知晓。”远离自己的故乡,这群人纵然得知自己是想要干什么,怕也不敢贸然轻动。久而久之,便磨其了复国锐气,甘心的为我吐蕃做驳使。如若还念念不望他们的千年李朝,那就别怪他心狠手辣了。

    疑惑的达尔巴听他这番言词,立即应诺:“大王所滤的是。”

    “辽国和大周都有什么动静?”

    见他询问这两国的事,达尔巴立即回道:“大周依然紧张戒备,而辽国的气焰收俭了许多,已不再如此的张牙舞爪了。”

    阿真听到这番话,摇头喃语:“暴风雨前的宁静。”辽国对大周是势在必得,看来他们也在等待时机。

    达尔巴听他喃语,立即疑问:“大王认为辽国和大周会重开战火?”不太可能吧,辽国在大周边境如此的烧杀抢掠,而软弱的大周屡屡派遣使者前往,不曾发动一兵一卒。短期间战事应该不会重启。

    阿真看着达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