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上兵伐谋 (第2/3页)
中山,近有击溃燕国、并吞四城,表面看来,声威曾盛极一时;但诸位可知‘国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赵括稍稍顿了一下,接着指点着沙盘,高声道:“诸位且看,以地势而言,暴秦欲东出,我大赵恰如悬在其头顶之利剑,此利剑不除,暴秦岂能安心。而今暴秦气势汹汹,范雎远交近攻大谋直指赵国;而我赵国朝堂无大谋、庶民无凝聚之力,一旦秦赵大决,我大赵何以抗秦?更兼北地匈奴虎视眈眈,燕国居心叵测,齐国蠢蠢欲动,韩魏阴晴不定,友邦何处?秦赵举国大决一旦战败,我大赵亡国不远矣!”
赵括此言,虽听来刺耳,但却句句切中要害,王宫大殿中一阵阵粗重的喘息过后,又渐渐安静下来。
“人有痼疾,安得讳疾忌医也!”赵太后苍老的声音慢悠悠地想起,好像刚刚从亡国的噩梦中苏醒过来,“大将军料来欲做赵国良医,有何药方,但开无妨?”
威望日隆的赵太后有此一言,举殿群臣顿时心中一凛,忙正色听讲,心想:“且听这‘天赋大才’的马服子,到底有何良策兴我大赵!”
“赵括谢过太后!”赵括冲着赵太后坦诚地一拱手,接着便是长策大谋如江河直下:“赵括之谋划有二,其一固本北向。当此之时,我赵国当奖励耕战,力行军功爵法,振奋国人耕战之雄心!假以时日,囊括匈奴之草原于我大赵疆土,以农牧之利滋养赵国。若得如此,三年之期我大赵必将兵精粮足,雄视天下!”
“各位且看,此处乃我赵国云中、雁门、代地三郡,由李牧大将军驻守,以备匈奴之患。”赵括神采飞扬,意气风发地指着沙盘介绍道。
随着赵括茅竹教鞭的指引,众人的目光顿时被吸引过去。大将军李牧听到赵括说起自己,心神一震,忙定神望去。只见北边三郡之山川、河流、草原、峡谷,竟被赵括标识得栩栩如生。
“北方匈奴,水草丰美,大有可为的之地也!”赵括指点着长城以北匈奴草原,一时间雄心万丈。赵国胡服骑射鬓发至今已历数十年,赵国臣僚们对胡地不若中原列国那般排斥。熟悉匈奴的李牧,更是对北地草原的价值明了于心。
此时李牧与匈奴互通商贸,兵与商队同时双管齐下的政策,但赵国欲向匈奴扩张,李牧却感觉力不从心。靠着自己的二十万大军,能对匈奴造成威慑,保证其不敢轻易南顾,已是大功一件,李牧想象不出赵括还能有什么妙计。李牧望了望赵括一脸肆意绽放的自信,心想:“这‘天赋奇才’的马服子,又有何等妙策?”
“我赵国欲求伸展,当首选北方草原,赵括愿携手大将军李牧为国拓边。暴秦有关中、巴蜀两座粮仓,我赵国再添得匈奴草原,将如虎添翼,来日争雄暴秦当不再话下!”赵括望着赵太后,慷慨激昂地陈述道。
“好!”赵括的英姿勃发感染了大殿群臣,顿时一声大赞响起。那些虽军职显赫但爵位空空的武将听到赵括说起“军功爵”,那赞呼之声更是响亮。
“大将军第二策却是如何?”少年心性的赵王丹急迫一声,适才赵括的第一策已让赵王丹那冷冷的鲜血有起来,此时急切想知道赵括这第二策作何谋划。
大将军赵括从容一笑:“其二,韬光养晦以和列国,亲和三晋,远交大楚。”赵括话音未落,教鞭一转指向了沙盘中赵国西南部边防。
“秦国亡我大赵之心不死,括料定近两三年内,秦国欲东出,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