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七章 制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七章 制度 (第2/3页)

,百姓发言机会增大,百姓有了一点儿当家作主的感受,反叛等情况就会减少。或者制度是死的,但不会几十年,两三百年国家换变,朝代更替,百姓兴苦,百姓亡苦。所以说能以一人治天下,不能以天下供一人。”

    王画也不能说得没有道理。

    但朱仝感到心中的压力,好与坏,因为他先离开西北,也成为大洋洲第一个首相,当然,也是他所希望的,但他自己身体的担子太重了。

    这一次两人的会谈,影响深远。

    可是两个人都没有在意。到了十月末,就在吐蕃派人,准备迎接西北第三次百姓撤离时,王画突然变卦。

    对不起,朝廷允许我们西北从内陆撤离百姓,因此没有必要从你们吐蕃的险道撤离。看到没有,这两次撤离,导致了几百个百姓死于道路之中。你们派使者,到我们灵州开始“结账”吧。

    撤离三批百姓有三批百姓的补助,撤离两批百姓有两批百姓的补助。实际上这时候天气冷了下来,如果按路程,第二批百姓还没有离开吐蕃。不过等到吐蕃的人将消息传回逻些城,再等到逻些城作为反应,这批百姓早离开吐蕃,甚至到了船上。

    到这时候王画才图尽匕现。

    积石山的百姓立即撤离,从叠州进入巴蜀。

    吐蕃人一听这个消息,也愣住了,可没有办法,谁让这条道路山高路险,于是派人过来结账。

    这能结好账么?虽然王画另有打算,可也不能看着吐蕃太过强大,就象兄弟俩打架,打得头破血流,可遇到外人,还是团结一致的。因此站在王画立场,依然站在唐朝角度的。明显知道这些物资要么给吐蕃人,要么留给唐朝,可是他愿意留给唐朝,也不会送给吐蕃。

    于是说了,撤离了一半百姓,就是一半百姓不止,最重要的是最后一批,包括血营各个官员,将领,以及朱仝,所以只能算作一半人。还有,俘获的白兰部百姓也要算进去。于是补偿的物资,让王画东一算,西一算,减少了一半还不止。

    算完账后,王画又做了一件让吐蕃气得吐血的事。

    不管是不是李隆基的主意,或者是朝廷想通了,这最后一批百姓顺风顺水地撤离唐朝。包括朱仝莫贺干在内,以及在西北许多实行上的管理官员,尽数离开。

    于是王画回报以李,立即让出积石山、浇河、河州、廓州、兰州、临州、会州与鄯州,包括属于这十一州的血营将士。

    这给了朝廷的十足脸面。而且王画手中只剩下灵州,与盐州以及原州,朝廷整个河西走廊,在等于变向封闭数年后,全部再次打通。就是王画手下的血营战士也减少到了九千人,连七军也组合不起来,于是取消了编制,没有七军,只有一个血营。

    同时最让朝廷垂涎的将领郭知运,再次接受朝廷安置。

    现在吐蕃算账,难道出动全国大军,从积石山打到鄯州,再打到兰州,然后进入原州,再到灵州?那不是找王画算账,而是找唐朝算账。

    但是朝廷也不是很喜欢,郭知运来了,还有王君绰、张孝嵩、孔黑子、刘统、公孙云等将领,让王画神不知,鬼不觉,弄出唐朝。不但如此,至少有一万五千名精锐的血营战士,也跟随百姓,一道撤走。

    可朝廷也不好说,这些将领,或者是战士,都是王画一手发掘出来的,或者亲自培养的。

    于是装聋作哑。

    送走了朱仝等人,王画的压力并没有加重,主要管辖的地区减少。别人不说,就是这三个州,凭借沐孜李,也能将政务代理。

    说到底,不是没有人才,主要有没有让人才发挥的一个完美制度。

    于是他开始安心制器。

    冬天来临,北风呼啸,寒雪拍门,为了加快速度,王画在秋末,又做了一件事,将作坊砌上围墙,然后在里面生起火炉,保持温度,冬天继续操作。

    这一年的冬天很安稳,李隆基接到王画的信。

    他给了一些心腹看了一遍,皆是愤恨不平。就连一直帮助王画说话的高力士,都痛骂王画不识好歹。

    但李隆基心中有数,这要得亏他的妻子,看到王画与武崇宁的不对劲,于是在他第三次去灵州时,也就是说王画揪出太平公主亲信时,他暗中仔细的观察,果然也发觉某些不对头的地方。

    王画能说出这句话,已经表达了足够的善意。

    如果自己没有能力,不能理解,王画就是帮助了没有意思。

    自己是皇帝啊,不管做什么,都是对的。就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做出什么。而且王画也透露了另一条消息,就是站在他的立场,不帮助李隆基,也不会帮助太平公主的。

    一句话就点醒了他这个梦中人。

    于是更加点燃了他胸中的战意,但他沉着冷静,在坐等时机。

    因此,在李隆基那次朝堂上发言后,李隆基几乎消失了。

    只有一件事,引起了朝廷的注意。

    因为孙佺的大败,王画的袖手旁观,终于让奚族人与契丹人轻视。

    默啜开始修身养性,他与王画的想法差不多,突厥人是他的立国之本,大量突厥战士战死疆场,对他的统治地位不利。于是突厥不出兵,却挑起契丹与奚族人出兵,大犯河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