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十九章 女王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十九章 女王振 (第2/3页)

,也许还能有所帮助,可是现在……”

    太平公主心里面也在痛骂王画,敢情将老娘戏耍了。

    她比李旦觉得还要委屈。李旦多少还为了面子,并没有象王画求过软。顶多派了李隆基到了两趟灵州。可是自己呢,自己倒贴了进去,让王画当作了什么?想到这里她自己觉得太荒唐,倒贴了女儿。还写了几乎缠缠绵绵的小诗。这还不算,自己还多次帮助过王画。

    可是王画却根本没有将自己当作一回事。

    自己聪明了一生,居然被这个王小二当作猴子耍了。

    实际上政治风云,变幻莫测,今天河东,明天河西。王画作出这个选择很正常,换作太平公主,同样会作出这个选择。不过事情发生到自己头上,总是心里面不会舒服。

    可是她心智坚强,头脑慧智,比起韦氏,她只强不弱。否则韦氏都不会掌控了这么多年的朝堂,对她还有三分畏惧。因为韦氏也感到如果力量相等,自己确实斗不过太平公主。

    她想了好一会儿说道:“也未必没有挽救的余地。”

    “太平,说来听听。”李旦眼中出现了一丝希冀。

    太平公主缓慢地说道:“我也听到这个消息,无论是郭知运迎接李重俊,还是王画迎接李重俊。都没有明确表态,王画也只说了一句,我很怀疑,可没有证据之前,我不能给你一个答复。想证据,何等艰难”

    李旦点了一下头。

    别看太平公主带来了一些似是似非的证据,可这是怎么得来的,中间的过程惊心动魄,只是外人不知道罢了。

    就是以自己的能力,也在调查此事,可没有半点眉目。但王画呢,他没有本事在宫中安插亲信,更无从调查起,到哪里得到证据。就是太平公主得到的消息,严格来说,也不能算是证据。

    就象郭知运所说,难道开梓宫?

    这个大逆不道的事情,谁敢做?后果谁来承担。况且马上三哥就要下葬了,再开陵墓验尸?

    太平公主又说道:“所以这一句话是在拖延时间。既然王画让李重俊现身,又为什么拖延时间?我有一个想法,不是因为兵力的问题。尽管吐蕃又与血营交战,可是以郭元振兵力为主。而且这一战结束后,吐蕃恐怕难有勇气再发动进攻。那么会是什么问题?大义”

    两个字说完后就不多解释了。

    李重俊虽然是正牌的皇太子,比韦氏那个遗诏的皇太子不知正到什么地方。可是因为前几年的宫廷之变,被打上了叛逆的罪名。所以这是一个大义,然而大义不足。

    太平公主略过解释,继续往下说去:“王画有可能是让李重俊先现身,将这个招牌挂起来,然后散布舆论,说明当年李重俊是冤枉的,被皇后与武三思迫害,想重振朝廷,所以才发动政变的。正了名后,才是他出兵的时候。”

    “太平,你说得很对,可是我们有什么机会?”

    “我刚才都想出来了一个办法,”说到这里她小声地嘀咕了几句。

    李旦忽信忽疑。

    太平公主说道:“我不知道是对是错,现在只有赌,赌我有没有看错王画这个人,有没有看错李重俊这个人。如果看对了,我们反而是一个良机。看错了,大事皆去。”

    说到这里,她叹了一口气。

    说到底,这些后果皆是当年对王画的慢怠造成的。现在后悔已晚。

    ~~~~~~~~~~~~~~~~~~~~~~~~~~~~~~~~~~~~~

    李旦与太平公主愁肠百结,然而诸韦得知这一消息,却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多行不义必自毙,李旦与太平公主担心的也只是皇位之争,却没有担心生命安全。李旦有李持盈,太平公主有她自己本人,皇位遥遥无期,可生命却不会有危险。倒是韦氏当政,有可能会向他们动手。

    但韦氏一党却十分害怕,况且还听说了当年出卖血营的人,很有可能是韦氏,这个仇恨更结大了。

    韦氏将所有重要的心腹召到内殿商议此事。

    韦温说了一句:“太后,小子猖獗,我们调动大军征讨西北吧。这个小子留下来始终是一个祸害。”

    他现在总管朝廷内外守捉兵马事务,雄心壮志,所以说话不怕咯牙齿。

    几乎所有人才他的话无视。

    讨伐西北,宗楚客与常元楷出动了二十八万大军。结果呢?别以为唐朝能征调许多军队,可军队征得越多,负担越重。象攻打高丽,最多只出动了三十几万军队,李世民还在心中后悔自己的孟浪与好大喜功。

    当然,攻打高丽,因为路程远,消耗更重。可就是将整个唐朝能调动的军队抽出来,幽州总得要防止突厥人吧?都吃过一次亏,如果再执迷不悟,让默啜来个偷袭,天下百姓也不会信服。剑南也要派兵驻守吧。还有其他各个重要的地方,这一分散,又能抽出多少军队。四十万,或是五十万?但莫要忘记了,春天一战,血营对付的敌人数量都超了六十万人

    就算郭元振在与王画默契,就算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