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爱美人更爱江山 (第2/3页)
省下来,做成棉絮,那么就缺少了棉布。当然,这是我的猜测。缺少油也是如此,少了动物的油脂,另外战争中用了许多油攻城守城。这也是他提出来的原因。钱,好象去年他给了朝廷许多钱吧,但朝廷收了下来,粮食依然没有放行。另外还有皇后也得了他的钱,可现皇后一心要杀他。他心里不平衡,借谈条件将这笔钱讨要回来。”
李显想了想低下了头,是啊,自己收了人家的钱,却没有替人家办事,好象不公平吧。就是官员贪污了,还做做偏袒的事。
“再说各州,积石山本来就不是朝廷的,没有必要去争。临州、洮州与叠州是门户,他们肯定不会放手的。但这三个州都不大,朝廷可以先借用一下。夏银以北五六个州府,实际上也是胡人所居住的地方。你将财政结算一下,抛去军费支出,这些州府实际上一直贴补。不如让他经营。但记好了,这十几个州县不是给他。而是暂时交给他管理,也必须担任朝廷的官职,至少这条大义不能失。第二就是打败吐蕃人,接回金城公主,这些借去的州府必须交还。第三就是马场必须重交给朝廷管理。否则朝廷马上就没有战马可用,这是不行的。第四个各州县必须同意让朝廷派出官员,那怕这些官员没有实权,被架空,也要留当地。这同样也是大义,证明了这些州县不是属于王画的,而是属于朝廷的。只要这份大义占好了,就能阻止王国滑向谋反的边缘,还有为以后要回这些地方,打下基础。第五就是将战俘要回来,他们不是战俘,是士兵。而且就是以秦延等州士兵为主,有这些士兵驻守,既可减约不必要的开支,又可以拱卫秦延等州县的安全。比现开拨三十万大军不知是守是战效果好得多,也不需要浪费多少财政。”
“四弟,不错,不错。”
那当然,李旦智商至少是李显的十倍有余。如果不是他性格太阴柔了,几十年的太极打成习惯了,做为一个皇帝来说,也能算是一个称职的皇帝。
“我们将这些条件公开,如果血营同意,国家马上就会太平无事。如果还不答应,那么我们朝廷就占了绝对的道义。陛下,为什么说哀兵必胜?”李旦又玩了一个小小的太极,不说是战,也不说是和。但这个程序让李旦颠倒了一下,先谈后决定,而不是现先决定后谈。
实际上如果朝廷真将这些条件放王画面前,王画即使是争,也不会争出多少。和是十有**了。
这才是国家的根本,只要血营不与朝廷鱼死网破,国家就不会动乱。以后不管怎么说,如果有那么一天,也不会收拾烂摊子。
李显哪里知道李旦心中打的这个小九九,他立即站起来说道:“我这就去办。”
“别急,”李旦一把将他拉下来,说道:“陛下,别急,你让谁去办?”
现还有几个大臣认为你是皇上?
李显嘴张了张,才想起这件事,沮丧地坐下来。不过他想起了前来的另一件事,将这份名单从怀中掏出来。
李旦看了这份名单,眼里有些贪婪。王画的眼光“举世无双”,就象血营,一半是王画的功劳,一半是一群虎将。可这些虎将从何而来的,是王画亲自发掘出来的。就象那个小将封常清,原来是做什么的?一个看城门的小兵。
这一份名单老中青皆有,只要有了这份名单,朝廷几乎三十年内,都有臣子可用。这意味着什么?
但他眼中的贪婪一闪即逝,李显并没有发觉。
李旦思考了一下说道:“陛下,切不可操之过急。”
“我知道,刚才唐休璟也与我说过这个道理。”
“那就好,”李旦将名单拿过来,仔细地看着,实际上他是用脑子将这份名单记下来。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首先说宰相之才,姚崇之、宋璟不能用。”
“为什么?”
“姚崇之原来是我府中长史,任用会招惹是非,宋侍郎与王画关系密切,同样会有许多人反对。而且是相位,动一发牵千钧。以陛下现的局面不动为妙。就是其他人迁动幅度也不要太大,否则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这个道理老唐说过了,现李旦再一次解释,李显明白了道理,也容易接收,点了一下头说道:“那么用那些大臣呢?”
“首先是张嘉贞,既然说是未来宰相,可让他担任黄门侍郎,试试看是不是这样。魏知古已经吏部侍郎,不必再动。卢怀慎清谨虚让,这个时候用效果不好。不动。源乾曜仪态高雅,长于吏干,也不是这时候任用的时机。雍州长史李元纮性格清谨仁厚,同样不是任用时间。而且这几人位置也很高了,本身就为朝廷效力。杜暹嘛,可拨为大理丞。尹思贞因为弹劾武三思贬放青州,如果启用回朝太敏感。李杰长于地方吏事,不合。倒是解琬可以担任朔方大总管,这个大臣我也听过,是一个文武全才。苏珦已为户部尚书,陛下就是不调动亦可,倒是多听听他的进谏。郑惟忠虽是能臣,可为人优柔,也不是重用的时候。倒是这个皂雕王志愔执法刚严,拨为大理寺正卿,不但是为陛下治理法纪,也是为陛下添一耳目,洞察京城动向。监察御史卢从愿可为殿中侍御史,震弹群小。李朝隐可为洛阳长史,东有李朝隐,西有毕构,两京有一小半能重回于陛下之手。”
只有一小半,事实也是如此。
“李乂等数人,可拨几人充为御史大夫,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