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回击 (第2/3页)
道:“而且海峡并不宽广,只有一百来里路宽,主要就是严寒。怎么克服,我手下的人力因为太少了,全部集中粮食上面,没有试险过去察看。不过这个玛雅国与我们唐朝情况有些类似,因为耕地少,这几年天灾不断,前两年又出现了严重的蝗灾,所以到处寻找粮食。但这个国家盛产钢材,冶钢技术也比我们唐朝发达。因为远,他们人手不足,也不好调运交换的物资,正好撞到我的属下,双方产生合作。传授了双桅船技术,也因为得到了大量的船只,所以我才敢向陛下夸口,提供三千万石粮食。但当初为了节约成本,我掳获了大批奴隶,可真正的手下人很少,怕他们造反,所以说过,只要帮助一年,可以让他们返乡。现玛雅国人撤走,我家中拥有的船只数量增加,所以开始缩减船坞规模。不过朝廷用得上,我可以将它交给朝廷,也将这个技术传授给朝廷的技工。”
回头立即安排,岛上所有技工全部撤离。只留下少数嘴巴严实的心腹,核对好口实,传授一些技术后也立即离开,就是奴隶也要大批带走,留下一两千少数来乍到不知道内情的奴隶。
虽然这个太监城府很深,脸上没有表情,但听得很细。他问道:“那么那个三桅船为什么他们不传授?”
“我也想啊,但他们说过,就是传授了,我们唐朝也没有这个冶炼钢铁的技术,没有这么多钢铁。朝廷还不知道,这些船舶里面都采用钢质船骨,所以这批船全用了粮食与他们交换的。”
“这样的一个国家为什么不让他们派使者到我们唐朝访问。”
“钦差,这个事儿你休要提,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为什么?”
“一是这个国家技术先进,又不象我们唐朝尊重礼仪,所以言语傲慢,曾扬言如果不是距离远,只要派一万军队就可以将我们唐朝整个国家拿下。还有其他难听的话,如果让使者到京城见了皇上,说了不干不净的话,后果你承担得起,我承担得起?”
这个太监也吓了一跳。
现中国以泱泱大国自倨,倭人写了一封信,杨广就差点准备出兵倭国,只因为海洋阻隔,无可奈何罢了。如果这个使者跑到京城,反过来让李显向他们下跪,那个麻烦就大了。
不由自主点点头。
“而且这个国家技术十分分先进,象我的那个炸药,你也听说多大威力吧,山石那么坚固,几小包就炸开了。后来我又用它制造了鞭炮。”这是钦州城试验的,想瞒也瞒不了,王画又说:“这还是落后的技术,所以他们不稀罕,就象拿废纸一样,也交给了我。只是他们离我们这里很远,人手又不足,为了粮食海上漂着,顶多产粮的地方,到港**易一下。所以我们唐朝广州转了一圈后,看到缺粮就离开了。如果将他们引到我们中原,看到我们唐朝地大物博,真派出一万军队前来,是什么样结果?”
反正子虚乌有,找不到玛雅人,中间隔了几万里的大海,就好象从上海到旧金山还有八千多海里(一万五千多公里),这是后来的航线,现不可能从这条航线的,首先洋流就不允许,也没有办法供给,必须绕道而行,足有两万多公里。
让唐朝君臣紧张去,不然还以为自己就是天就是地。
炸药是听说过了,来的路上这个太监还特地去看了一下,看到开山时的那种响声,吓得脸色都变了。想来王画也没有本事制造出这种东西。
“奴婢得立即回去,”这个消息来得太震撼,他坐不住了。
王画编造这个谎言,主要是不想让朝廷对自己动疑。或者他们仍然还认为是自己做的,但出来的东西太多了,这远超过现知识的认可,因此后还会相信自己的话。或者有可能认为自己以前制作的一些东西都是这个玛雅人传授的。
还有一条,就是船骨,李裹儿那五艘船为了美观,将钢骨全包了起来。可其他的船只没有这个必要,而这些船舶是公开的,有许多唐人上下搬运货物,早迟让朝廷得知。钢铁好办,既然得到了粮食,也能得到钢铁,但这个钢也许不如百炼钢,可百炼钢只能炼一把小刀小剑的,象这整体巨大的钢骨,能炼成么?就是现整个世界,包括大食钢也有名气,可也没有这个技术冶炼。
这才让朝廷加动疑。
这个幌子一出,什么问题也没有了,以后反正往玛雅人身上一推。真要使者,从大洋洲上带几个开化贴心的土著人过来,与一批先进的货物,将李显夫妇嘲笑一番。
但王画还是忽视了李显夫妇的怕死程度,当这个太监回去一说,李显立即将各位宰相召集,开了一次秘密的会议。
都有些蒙。
什么时候世界上冒出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
不过不好说,王画有几张地图留哪里,都画到了非洲东欧,证明了唐朝不是唯一的超然大国。
还真没有想到王画撒谎,如果没有这回事,王画似乎没有胆量撒这个弥天大谎。而且王画手上掌握的一些东西也不能解释。
于是立即又派了人询问这个玛雅国的事。
王画回了信,答复是他们离唐朝隔着七万里的海路,除了因为地形,对粮食产生兴趣外,对唐朝不产生兴趣。没有必要招惹他们,没有必要让他们动怒。倒是先进的技术,王画让手下一直与他们套关系,想多获得一点。
还真不说,因为钢铁技术的发展,王画正准备大洋洲研发一些技术简单落后的粗制火炮。未必有多少作用,放战场上吓吓突厥人也是好的。也准备用什么借口,造好后献给朝廷。
但有一点,因为这条理由,一时半会,朝廷不会对自己动杀机。
可这个公公离开后,王画十分愤怒。
那就是韦家的贪得无厌。
实际上现韦家还借着王家的光,沾了许多好处。
王画家的瓷器现一度因为竞争,利润下跌。可后来传到南洋西亚各国,各国指名要王画家瓷窑生产的瓷器。反过来规模又开始壮大。不过王家现的收入上,瓷器占的份额很少。王画无所谓了。甚至因为当初合作时就说好了,瓷器市场交给宝林斋,也就是韦家。
自从去年陆二狗到天竺交易时,因为这份协议都没有从自家瓷窑里带出瓷器,进的是别人的货。但韦家依然按照原来的价格付给王家。实际上他们与大食人、南洋人交易时价格很高的。
王画也想减少韦氏的恶感,对此事装聋作哑,当作不知。
另外,因为早从事航海,对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