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四个机会 (第2/3页)
说道:“王刺史。这一次是我们做错了。”
“肯定做错了。你们听我说完再说,各位都是唐朝顶尖家族,有的家族从汉朝时就存在了。经历过汉末、三国两晋、十六国与南北朝。隋唐之变,依然屹立着。可有没有起过,在你们之前,有多少家族倒了下去,昔日江南的王谢,今在何方?下一个会轮到谁?以前都是国君无能,导致国家更替。但以你们这一次,将粮价炒到每斗米两百文、三百文,老百姓饿辉遍野,最后会揭竿而起,唐朝危矣。而导致这一结果的正是你们,你们不顾老百姓。老百姓会不会顾你们?你们还能不能幸存?”
虽然王画说的是实情。唐朝一瓦解,世家历史全部结束。主要把持了太多的资源,囤积居奇、吞并土地,军阀恨,义军恨,百姓恨。最后唐朝没了,世家也没了。连一个朝代都能灭亡,况且这些世家。
但未必有人认为这是事实。可这事儿做得理屈,是勿用置疑的。因此没有人吭声。
“还有,你们也知道我与那个大夏国之间的矛盾,既然你们与他们联手。咱们是敌非友。这一次是我侥幸成功。如果我失败了,今天换作是我来到你们面前,你们会不会放我一条生路?”
如果换一个。角度,未必会将王画扫地出门,但也会关门不见。罗嗦都省了。
因此这十八个。老者个个。不吭声,脸上表情尴尬苏分。
过了好一会儿,一个老者站了出来说:“王刺史,这一次我们十八人特地前来,就是向你赔礼道歉的。你也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昔日你与太原王家矛盾重重,今天还不是携手合作?而且我们十八家加起来,资源远胜于太原王家。只要这一次你能高抬贵手,我们十八家将会永远与你搭成友谊。”
“错,那是我对太原王家小娘子的补偿。”
补偿?如果给这么多钱给自己家族,不要说一个女儿。就是十咋女儿做你的小腾。我也会乐意的。但这话儿终究不好说出口,只能艳羡人家生了一个,好女儿。
“没有永远的敌人是不错的。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是不错的。既,然不能永远了,又怎么会搭成永远的友谊?”
你这不是刁难人吗?但十八个人,那一个没有经过大风大浪,虽然王画语气刁难,可似乎已经有了缓和的余地。因此,另一个老者站了出来说道:“我们怎样做,你才能相信?”
“你是苏州朱家老族长吧?好象当地我为了表示友谊,在制作牦航时。刻意调你们家的技工,进入京兆,好让你们家在织成上领先他人。为什么也参预了此事?”
朱家老爷子不吭声了。他是苏州第一望姓还好一点,象他旁边暨家才叫凄惨,因为家中资本不足,操作粮食时不得不借贷而为,后来飞钱又出了事。现在连想死的心都有了。其实十八家低头,也正是较小的家族先提议的,支持不住了。
“苏州五大望姓,为什么6家与顾家没有参与?”
朱老爷子还是不能作声,什么原因,自己眼皮子浅呗,怎好说出来?
但王画没有再为难,他说道:“行,我就再相信你们一次。飞钱已经出手,不可能收回来的。这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而且信到了公主手上时,估计飞钱兑成实业兑得差不多了。但我可以让你们入地,也可以让你们再次升天。”
说得有些狂傲,可十八个人没有一个人怀疑。至少自己一步脚站在地狱大门口里面,而太原王家两只脚全部踩在天堂上了。另一个。老者问道:“王刺史小我们怎么做?”
“我可以给你们四次机会,让你们家族重新振作起来。”
“那四次机会?”
“第一个机会,你们手中的粮食立即给我。虽然已经是陈粮,但我还是以每斗米二十五文的价格收购回去。不过是要飞钱,还是要铜钱。随你们的便。”
这也叫机会?
十八个人嘴角抽*动了一下。
粮食存储到现在,加上损亿,品算是原来剩下来的粮食是白赚而来的,成本也在五小这一下子缩水了一半。况且还要拿飞钱交易,飞钱交易回来有什么用?一张废纸。可不交易过来。李裹儿的家奴继续用飞钱套作坊店铺。损失更大。
一个个痛苦地不语。
王画给他们考虑,如果他们立即翻目成仇,什么机会也没有了,那么这一次就将这十八家打入地狱。如果他们还有改悔的机会,王画也乐意给他们一条出路。毕竟多条朋友多条路。这些年争争吵吵的,王画也不想争了,不想吵了。
实际上官场的勾心斗角渐渐将他棱角磨平,如果放在四五年前,这一次十八家什么机会也别想。
王画说道:“各位莫急考虑,天色已晚。请吃晚饭。”
让下人端上饭菜,这是一桌唐朝京城恐怕从没有见过的饭菜,全是用红著与土豆、玉米、辣梳做出来的。春天时船队返航,折了两艘船。又与当地土著人生了冲突,一共牺牲了七十几人,花费了一年时间,才带回来的一批杂粮种子。
一共大约有两千吨,大部份在大洋洲种了下去,只有少数带到中原。种植在那个。土山。现在这个东西很金贵,因此王画用院墙围了起来。还有六七百斤,那是留给李裹儿与李红还有李雪君的父亲过来。给他们尝个鲜的。
十八家长老前来,让他灵机一动,于是做了一桌杂粮宴。
不过现在就是给他们山珍海味,他们也会吃不出来什么滋味。其实辣抓真是很辣,不是后世的菜桥,而是原汁原味的南美尖辣撅。也觉得舌头不对劲,一个。个小哈着气。但就没有一个人想到有什么不同。
王画在心里有些好笑,这回终于知道火烧眉毛了。
这时,另一个老者说道:“王刺史。那么第二个机会是什么?”
古人吃饭讲究食不语,虽然未必有多少人遵守,但这些大家族的人。特别是这十八个。身份尊贵的人,都讲究这个礼节。这个老者问,也是沉不住气了。耽搁一会。北方就多出一会事情。产业就少了一份。
王画没有回答,却看着郑家的长老。
郑家长老将手中筷子放下说:“王刺史。我知道你对我们郑家十分反感。过去的事不谈。总的说来,我们郑家是错多对少。现在令姐已如江水东流,就是想弥补都没有办法弥补。那几座瓷窑还给你,你恐怕也未放在心上。因此在来的时候,我让晚辈回荣阳,在家族中找一好女儿,与你们巩县王族联姻。”
与王画一家姻亲是攀不上了。但王画族人还有两百户人家,未婚的青年有好几十个”而且因为王画瓷窑,有一些人家日子也好过起来。不过郑家将他们的女儿下嫁给王画的族人,常理是委屈了。
这于其是姻亲,不如是向王画赔礼。当然,王画没有“高抬贵手”。这门亲事也就没有了。
算是有诚意。王画才满意地说道:“第二个机会,就是各个吃的饭菜。”
吃的饭菜?
十几个人都低下头来,看着碗中盘中的食物。但还是不大明白。
“各位,吃吧,吃完我们慢慢再说。”
不一会儿都吃完了,不是吃完,也没有吃饱,主要是想听王画第二个机会。
王画让下人打着灯笼。来到后园。指着那些植物说道:“各个的饭菜,就是这些植物长出来的。这个叫辣枚。各位刚才吃过舌头有什么感觉?身上有没有汗?如果严寒的突厥人与吐蕃人,湿闷的益州与西南各夷,看到这个佐料,会有什么感想?”
然后带着他们往土山上走去,又说道:“这些叫玉米、红著与土豆,它们都可以当作粮食,而且营养价值更高,有的产量在水稻之上。但各位,有没有觉它们种在了什么地方?”
话都说到这份上。普通人也明白了,况且这十八个人物尖子,他们眼睛一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