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五章 通吃、金星红丝、捉奸在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五章 通吃、金星红丝、捉奸在房 (第2/3页)

是曹操铜雀台的铜雀瓦,可因为许多人不喜欢曹操,铜雀瓦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不过秦汉砖瓦砚,如果不从研墨上考研,那么就凭那份浓浓的历史气息,也极有收藏意义。

    除了这两种砚外,汉代还有陶砚、玉砚、铁砚与漆砚。晋代有木砚、瓷砚与铜砚,宋代有水晶砚、石泥砚、天然砚,明代有化石砚,清代有纸砚,近代有像皮砚。但磨墨效果大多数差。另外从工艺上来说,从汉代起,砚侧就开始刻有鸟兽图案,随着时间推移,对雕刻工艺也越来越重视,砚台也越来越有观赏性。

    但著名的就是各个石砚。

    石砚也唐朝起就走上了舞台,不过大规模被人们利用,还中晚唐时期,这时候,出现了石砚,可因为没有发现好的石料,磨墨效果不好,还没有正式走上舞台。

    但这个对于王画来说,并不是难事。

    他滑州时准备将白亭经营文房四宝时,就让沐孜李安排了大量人手与工匠,指出了各个名砚砚石的产地,然后到全国各地寻找这些砚石,并且传授了一些辨别技巧。除了砚石外,还有派人去寻找寿山石、青田石与昌化石。这是用来做印章的,不过如果遇到一些极品石头,如极品田黄,他有可能亲自动手,而且只展示收藏,不出售。

    王画说完了,闭上眼睛,刚才说了那么多话,又牵动着他的伤口,让他全身隐隐地痛疼。

    李红与沐孜李乖巧地替王画做着按摩。

    李雪君闭目养神,王涵托着香腮,想着心思。李裹儿与李持盈一开始紧张,然后感动,现却不知道是生气愤怒,还是担心,用复杂的眼神看着王画。

    其实店铺早就买了下来,王画还写了两个大字“墨海”,用作匾额的,但一直没有开张,白亭正闲着无聊。听到王画召唤,首先问了伤情,然后立即带着工匠与石头,来到王家。

    进了房后,也看到气氛不对,可不敢说,又来到了京城一个多月了,不可能一点风声听不到的。

    王画让工匠将这些石头倒下来,这是第一批采集过来的石头,主要来自两个砚石的产地,徽砚与红丝砚。

    徽砚又叫歙砚,历史上出现还二十年后,一个姓叶的猎人追逐野兽来到长城(古城墙,非彼长城),看到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带了出来,有人将它制成砚,温润大过端溪之砚,于是歙砚开始出名。

    说歙砚比端砚好,其实是错误的说法,歙砚坚润如玉,磨墨无声,温润程度是超过了端砚。但端砚石质坚实、润滑、细腻驰名于世,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的墨汁细,书写流畅,字迹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春夏秋冬,手按砚心,水气久久不干,所以说呵气研墨。而且寒冬,其他砚石容易结冰,可端砚从不结冰。还有,端砚产量丰富,品种繁多,而歙砚到了宋朝后,好的品种几乎绝迹了。所以四大名砚中端砚却排第一位。

    但初开采时由于没有选好地点,并没有好的石料出来。所以唐朝一直到五代,歙砚却排第一位。李煜曾经将歙砚、澄心堂纸与李廷硅墨称为天下冠,也就是这个原因。

    而且歙砚种类也不少,产地还有好几处,除了江西婺源龙尾山外,还有安微歙县、休宁与祁门等都出产歙砚,但主要沿着歙溪两岸一带。其中罗纹砚发墨也易笔锋,实用价值很高,可名气大的却是金星砚。从唐代开采歙石以来,金星砚名气一直高居傍首,被认为是歙砚的代表。金星砚本身因为硬度高,坚润耐磨,且越磨越亮,冲洗容易,光亮如初。而且金星是一种硫化铁矿物质,色泽金黄闪亮,散布深青色砚石底色上,显得非常优美,有夺目之韵。

    这两种砚石龙尾山多,但龙尾山的罗纹砚如果细分起来,有十三种外山罗纹,一种里山罗纹,同时还有三种金星,除了它们外,有七种眉子石,一种金晕砚石,银晕、龙鳞、玉带、豆斑、雨点、鱼子诸品。大多数人认为歙砚是出自安徽,这是疏忽的说法,真正大的产地却江西龙尾山。还有雁湖眉子、仙人眉等眉子砚名品,苏东坡对眉子砚推崇的。婺源县罗纹山古庙前庙前青石,也是极品,但传世极少。淳安龙眼山青溪龙砚,有云龙雨雪三十多个品种,也是佳品。还有歙县歙红同样也歙砚中的绝品。但珍贵的还是黄山里一种卵石砚,就象端溪中的子石一样,十分罕见难得。

    总之,歙砚分布广,石源浅,不象有的端砚那样,必须挖出深坑,才能找到好石料。但歙砚中佳品原料少。因此,王画对这些人能不能找到上乘的原料,持着怀疑的态度,也没有抱多大的希望。

    另外一种就是红丝砚。

    红丝砚出自青州黑山红丝洞,后来原料枯竭后以临朐老崖崮为主产区。因为石质赤黄有红纹,所以得名,而且容易发墨。所以一段时间被誉为诸砚第一,柳公权就说,砚青州第一,绛州第二,始论端歙,指的就是红丝砚第一,澄泥砚第二。宋代苏易简也说,红丝砚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第二,歙州龙尾石第三,余皆中下。其实这种说法,未免有失公正。但确实红丝不但发墨,也十分地美观。

    不过原料少,产地也窄,红丝石洞也是后来命名的,现王画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因此同样对能不能找到珍品,没有抱多大的希望。第一个吃螃蟹,难免会这样。

    况且王画也只是为了兴趣爱好,也没有指望它来赚钱。

    这是第一批寻找的砚石,除了这两种砚外,还有端砚与洮砚、燕畿梅山乌金砚,也派了人去寻找,但还没有消息传来。

    第一批带回来只有几百块砚石。虽然工匠也带了墨当场做了试验,可石砚考虑的元素很多,能不能发墨,磨出的墨汁光泽度,以及用这种墨水写出字经过时间的考验效果如何,还有石料本身温润度,美观度,坚硬度,因此工匠不敢确认。所以带了一批回来,这是让王画指正一下,以后有了榜样,寻找起来容易了。

    工匠中间选了几十块看上去比较满意地带到王家,小心地将它们搬出来。主要成本太高昂了,王家花了重金雇他们前来,这近两个月来回奔波的路费,寻找的费用,开采的费用,以及他们本身的工薪与食住衣行费用,每一块石料价值摊下来都不菲。

    但几个少女都产生了兴趣,看着王画。

    因为知道,王画又要创造出来美妙的事物了。

    先倒下来的是从歙州以及龙尾山等地区找来的一批歙砚。

    王画从床上坐了起来,可因为伤势,爬不下床了。于是让工匠一块块地拿给他看。

    其实抛开产地不谈,按纹理来区别,歙砚又分为金星、银星、罗纹、刷丝、眉子等种类。金星中细点状称为雨点金星,大点状为金钱金星,线状为雨丝金星,花状为葵花金星,连成片云状称为金晕。但美观度还是看能取材的图案的,状龙尾的好,状花瓣落满的次之,还有金星带绿的,花纹象芦花的,有的像织罗图案的,等等,这些次。但分是这么分的,现代想开采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