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悬楼(1) (第3/3页)
司或有钱人家占有,一般百姓只能在高山上栖身。有首歌谣曰:“人坐湾湾,鬼坐凼凼,背时人坐在挺梁梁上”。当时的“背时人”就是土家平民。加之这里海拔较高,常年气温较低,空气湿润。因此,修房造屋只能依地势而定,屋后靠山,前低后高,所以厢房多成吊脚楼。楼外有阳台,以木制成各式各样的雕花栏杆。即使居地平坦,也多采用半杆栏式建筑,这种建筑具有防潮、通风、防蛇虫等优点。栏杆上便于晾晒衣服及其他农作物,楼下饲养牲畜既可防盗又可以作为野兽袭击时的“报警器”,人住在楼上如听到响动,可立即到吊脚楼上观看,若遇强者则避之,若遇弱者则驱之,人畜共存,相依为命。
土家吊脚楼的样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五种: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又称为“一头吊”或“钥匙头”。它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支撑;双吊式。又称为“双头吊”。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土家人建吊脚楼一般先建正屋,然后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和需要再建厢房。双吊式吊脚楼的建造较为普遍;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二层吊式。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都适用。即在一般吊脚楼上再加一层;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支撑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往往高于正屋。
总之,吊脚楼的出现就是土家先民因为躲避野兽蛇蝎而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建筑,无论哪一种形式,吊脚楼都大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都有树木或立柱支撑,绝不可能造出一座空中楼阁,而眼前这座吊脚楼却偏偏打破这一传统,是一座实实在在的空中楼阁!
对了,是不是磁性作用呢?我忽然想道。
如果这座吊脚楼基座和那几棵马桑树的底部具有磁性,而这洁白的石板下也有相同性质的磁性,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又有这么大的面积,要把整座楼和整棵树“排斥”到空中倒极有可能。
这个推测让我兴奋不已,不过还得找一件铁质的东西来试一试。
这仅仅是一闪念,我忽然感觉背后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