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只绣花鞋(1) (第3/3页)
向老汉头顶向脚尖细瞄——这个举动我知道,这是防止死人的眼睛看到自己的脚尖。具体什么原因我已经忘了,只大体记得如果死人的视线能看见自己的脚尖,会妨碍后人。
我把覃瓶儿挡在身后,不让她的影子投进棺材中,自己也站得远远的。
一切整理妥当,几条汉子盖上棺盖,早有专门的人员在棺盖的缝隙刮上白色的“梓膏”,并在棺材上一前一后捆了两根蔑条。掌坛道师举着“引符”,在棺材上乱舞一阵,口中念念有词,接着举着令牌在棺材上“啪”地一拍。早有人递上一把斧头和一只公鸡,掌坛师父用斧头割开公鸡的喉咙,滴了几嘀鸡血到一只碗里,接着扯一撮鸡毛在碗中醮了鸡血,涂在棺材盖上,顺势把斧头和公鸡一起掷到大门外。
向幺哥脸色一喜,其他人也轻轻吁了口气——因为那斧头的木把朝内而公鸡的脑袋朝外,说明孝家后辈无忧,要是反过来,那就说明“亡人”对儿女的尽孝不满意,会生出些“日古子”的事情。
紧接着,锣鼓家什密集地响起来,几条汉子用力,抬起棺材送到丧棚中的长条凳上。外面的人早已准备好粗大的“龙杠”,顺着棺材搁好,然后用粗大的绳索把棺材和“龙杠”绑得结结实实。“龙杠”前后也穿了特制的“扁担”,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天色稍亮,“挖井”的人回来报告就可以送亡人上山了。
堂屋火光轰轰,那是向老汉的儿媳将灵堂中的渣滓拢在一堆用地覆灯点燃烧了。这也是丧事活动必须的一环。
我和覃瓶儿站得远远的。抬头一看,天色微明,下弦月未落,半遮半掩在几条灰白的云彩之间。薄薄的晨雾涌起来,很清冷。
“各位老老少少请安静下,我受孝家所托,拜请各位帮忙送亡人上山,今后有么子大务小事,孝家一定会好生感谢你们……”陈老拉拉杂杂说了一通,类似开动员会。接着安排放爆竹的、扛花圈的、抬棺材的、扶棺材的、举望山钱的、撒买路钱的……各自作好准备。
刚安排完,电话就打起来了,“挖井”的人报告“井”已挖好。
于是,锣鼓家什再度响起来,打的是“长路引”,爆竹声也不间断轰响。抬棺材的人嘿地一声,像抬八抬大轿一般将棺材抬了起来,早有一大帮人扶着棺材,孝子贤孙早跑到前面去了,遇到上坡下坎难以通过,就跪成一片,等抬丧的人过了才爬起来继续往前跑。其他的各色人等按陈老的吩咐各自完成自己的事情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