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胜负已分矣 (第2/3页)
够他坐了。
所以,到了最后,志司参谋部决定还是把这场战绩隐瞒了下来,从这次战斗中看出,枭龙特种大队绝对是一支非常有必要成立的一支快速反应部队,由于他们执行的任务特别,而且战绩不能以常理来推测,所以他们的编制也注定会特殊一些。
竟然在战功评定,还有嘉奖和职位上不能与一般部队挂靠,那么作为这样的一支部队,也一定会多出许多的特权,起码要让特种部队的战士们心理平衡,也突出他们这支强军在志愿军里特殊的地位嘛。
比如,从此以后枭龙特种大队就直属于志司总司令部管辖,而且正式队员都是干部的编制,并且都拥有一定的特权。
志愿军各线部队在遇到枭龙特种大队的特种战士们执行任务时,就一定要全力配合,而且除了志司参谋部之外,没有任何一支其他的友军部队,能够干涉他们的工作,甚至就连特种大队的战士们犯了再大的错误,其他的部队也没有权利随意处置,有点那个见官大一级钦差大臣的味道。
不得不说,枭龙特种大队的出现,还有在战场上的优异表现,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部在经过第五次反击战役之后进行战略调整的一大收获。
我军又多了一项对敌的利器,在美军所发动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之中,虽然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部队都处于守势,与前几次战役相反,很少发动主动的进攻,可是不得不说,这反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部队一次可贵的练兵良机。
在实战之中,总结面对美军飞机大炮进袭的经验,把防御作战作为军中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的加强消耗和歼灭敌人的力量,同时试验各种不同的战术,在战斗中迟滞和压制敌人。
西线防御作战的成功,文登川和烽火山,还有伤心岭和血染谷的出现,让志愿军加强了信心,还有对待美军大举进犯的防御经验,敌人虽然有着优势兵力和武器,却依然在我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们面前不得不伏首称臣。
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仗越打越成熟,各部队也在战火中得到了锻炼,慢慢的适应了这种高强度的作战,同样,对于第五次反击作战的失利,经过约半年多的修整和兵力配备,我志愿军部队也开始从失利中走了出来,在面对敌人的进攻能守如泰山的情况下,我军将士也能在战斗中开始消耗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开始慢慢地由被动地防御向战术反攻转变,战争势态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开始产生了微妙的转变。
而相对于挟着朝鲜战场志愿军和‘联合**’第五次反击作战战略胜利作战的美军呢?
在经过了他们疯狂的‘春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之后,美军仔细地检查了一下战果,他们却有点欲哭无泪的感觉,因为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动用了数不清的战争资源,可是最后取得的战斗成果,这个代价对美国人来说,实在太高昂了。
“现在付出巨大伤亡代价的是美**队,如果战争继续下去的话,他们在今年冬天将付出更大代价。”
在‘秋季攻势’即将结束的时候,西方舆论界的那些战地记者们可不是吃素的,‘联合**’那‘傲人’‘吹嘘’的战力他们可都看在眼里,相当然,号称自由国度的记者们也会如实地将战况向国发进行报到,当记者了解到了美军在朝鲜战场取得让人痛心的战绩之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一篇文章不得不如实地进行了痛心的评论。
随后,在西方舆论界在报刊杂志进行了大量的朝鲜战场事实报到之后,了解到朝鲜战场真实战况的美军人民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想法,有媒体杂志作了调查,民意测验也表明,有的美国人把这场战争评述为:
“这是一场全然徒劳的战争,它正带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地狱!”
面对雷声大可是却雨点小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结果是让李奇微有时也看了脸红的战绩,恐怕谁也不能说这些媒体杂志说得没道理,美国民众说的话没有道理,因为在整个秋季攻势中,“联合**”得到了467平方公里的土地。
而让他们感觉到无比恐怖的是,为了这两次战役,‘联合**’为此支付的却是代价79000余人的伤亡,如果再加上夏季攻势,‘联合**’在朝鲜半岛上多夺取了一点土地,可怜地多了159平方公里的土地,达到了土地646平方公里,可是他们的伤亡却达到了恐怖的168000余人的伤亡。
虽然说经过了这两次‘联合**’主动发动的战役,中朝军队也付出了91000余人的伤亡,可是从战斗情况来说,谁都知道这是一场不成正比的战争,美军的武器弹药轰炸量几乎是中朝部队的几十倍啊,但战斗的结果却是让人大跌眼镜,主动进攻的‘联合**’伤亡还要大于中朝军队。
难道说‘联合**’真的想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打人海战术吗?
呃,这可是个天大的笑话啊,将十六国联军国内人口的总数合起来,可能也达不到中国的人口数量,更加上中**队在战场上越打越勇,越战越有经验,对外作战的思路和战术也愈见成熟,如果照这样打下去,几乎是谁也不看好‘联合**’在朝鲜战争的未来出路了。
得到的土地与战果,跟李奇微的战争计划,还有与美参谋部的打算背道而驰,更让人恐怖的是,他们付出如此大的伤亡,根本无法与他们的国民交待,这种战斗结果,十六国国内民众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联合**’这时才感觉到与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作战时的艰难和无奈。
付出的有生力量损失,是他们难以承受的,他们已经被中朝军队阻击得焦头烂额,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打得是越来越有信心,与之相反的是‘联合**’越打士气越低落。
战略战术上,美军想当然也被志愿军击了当头棒喝。
谁都知道,美军一直依靠的是优势的武器和火力,还有精良的装备,可是美军多次对志愿军的阵地发动了强袭,结果却总是不能如意,就算抢得了一点土地,受到的损失和战果却完全不成正比,这是完全让人不能忍受的。
再说起装备上的优势,由于第二十兵团给予“坦克劈入战”的沉重打击,直到战争结束,“联合**”方面再也不敢使用集群坦克向中朝军队阵地实行穿插,也再未敢使用装甲集群直接配合步兵作战。
面对以上的战果,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不无辛酸地说:
“用这种战法,李奇微至少要20年光景才能打到鸭绿江边。”
中朝军队的在“联合**”夏秋季攻势下的英勇作战,不仅把“联合**”的梦想打败,也将美军想利用海陆空的优势想抢占大量朝鲜半岛上的有利地一厢情愿想法打得粉碎,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使中朝方在谈判中地位更加有利。
而且残酷的现实,也使“联合**”方面开始认识到,迷信海空军、技术兵器和火力方面的优势,通过发起局部攻势来压迫中朝方面屈从于自己意愿的做法,实在是一种愚蠢,他们面对英勇顽强的志愿军战士,第一次感觉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依仗的火力优势变成了镜花水月,完全不是他们想的那回事。
同时,作为‘联合**’的主力美利坚合众国,也从这场他们感觉无法征服的战争中发现了巨大的隐患,这场愚蠢的战争有可能断送美国在远东的战略利益,更让他们在欧洲防卫网上力量急骤降低,他们正被俄国黑熊步步紧逼,远东和欧洲两线的局势越来越不利于美国的全球布局。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在给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的报告中说:李奇微“所施行的占领个别高地的战术,不符合美国在远东的全盘利益”,乃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打法。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也说:“美国谈判代表愈来愈明白,联军已真的不能再用继续作战的办法来获得进一步的利益了。”
尽管事实证明,依托一般野战工事的中朝军队在“联合**”优势航空火力和地面炮火支援下的猛烈进攻中,还难以进行有效的坚守防御。尽管在这种空前残酷的阵地防御作战中,中朝军队的具体战役部署与指挥上尚有某些可评可议之处。但中朝军队历时两个多月的英勇顽强的防御作战,仍然粉碎了“联合**”气势汹汹的进攻,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战争是残酷的,也是现实的,在美军一再受挫的情况下,从大局上分析,就连上任后一举扭转了朝鲜战场上不利局势的‘盟军总司令’李奇微也看到了战争的变化。
一旦美军在占据着利利的战争态势的情况下,他们不能在战争中取得有效的战果,那么等待中国人民志愿军缓过一口气来,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会遭受到灭顶之灾了。
事实很明显,甚至李奇微也慢慢地发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越找越成熟,经过多次调控后,在彭德怀将军的指挥下,志愿军已经开始发威,从很多战斗情况中可以看出,中**队已经不再仅仅专注防守,他们也开始了慢慢地向美军的防御阵地发起了冲击。
战争的天平已经悄悄地发生了转变,一旦时机成熟,等中国人民志愿军找到合适的战斗机会,那么美军可能反而会遭受到像中国人民志愿军当初第五次反击作战那样的失败。
事实很明显,首先李奇微不得不说向志愿军进攻真不是那么好打的,对志愿军的指战员来说,他们沉下心来进行防御,从战果来这绝对是战略上的胜利。
中朝军队从防御战总结了大量的实战经验,他们发现带有坚守性质的机动防御作战,证明了只要战术得当,工事坚固,并抓住时机辅以有力的反冲击,中朝军队完全有把握耗费较少的人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