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艰巨光荣的任务 (第2/3页)
,精诚团结无欺罔,
矢志救国亡,猛士力能守四方。
不怕刀和枪,誓把敌人降,
亲上死长,效命疆场,才算好儿郎。
第一体要壮,筋骨锻如百炼钢,
暑雨无怨伤,寒冬不畏冰雪霜。
劳苦是寻常,饥咽秕与糠,
卧薪何妨,胆亦能尝,齐学勾践王。
道德要提倡,礼义廉耻四维张,
谁给我们饷,百姓脂膏公家粮。
步步自提防,骄纵与贪赃,
长官榜样,军国规章,时刻不可忘。
大任一身当,当仁于师亦不让,
七尺何昂昂,常将天职记心上。
爱国国必强,爱民民自康,
为民保障,为国栋梁,即为本军光。
……
狼烟四起,国恨家仇造就中国赴缅远征军。
为了民族的兴亡,数十万热血知识青年投笔从戎,他们战斗在抗日的最前线,怀着救国卫民的伟大信念在异国他乡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近二十万将士的伤亡,无论岁月蹉跎,沧海桑田,世界抗战历史的长河上永远有他们浓重的一笔。
听着高晓东轻哼着当年中国远征军的军歌,汪洋的脑海不可抑制地浮现出当年十万知识青年十万军的壮观情景,那是一帮子什么样的知识青年?他们为了什么追求可以远赴他乡?
说实话,汪洋对中国远征军的印象不是很多,最多也不过因为他的教书先生喜欢从市镇中收集一些报纸,当年似乎见他看过一篇写着远征军字样的文章兴奋地大赞过:
“有此热血男儿,中华有救矣!”
“没有经过那场战争的人是无法体会到那样的心情和愤慨。中国到处被日军炸得惨不忍睹,尸骨遍野,到处都是残缺的房屋和街道,逃难的人哭着喊着挤在人流中声嘶力竭。我们只想着有一份力量就要消灭一个敌人。”
但是当汪洋听了高晓东目光幽深地陷入了回忆之中的低语后,他似乎感觉那时的情况与现今的朝鲜战场有太多的相同之处,望着眼里满是凄然,充满了痛苦和仇恨表情的高晓东,他觉得这种神情与他在当日的汉江河畔又是何其的相似。
“当年我和王强怀着一腔救中国救中华民族的热血弃笔从戎,由于文化素养较高,我曾在法国留过洋,王强也在德国深造过,所以我们有幸得到了美军教官的认可,被选入了干训营进行深造,还曾与美军的海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