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关东系统的大发展 (第3/3页)
因为木头造价比石头低,建设周期短。用石头搭建建筑,一般用作城墙。还需要用大量的糯米进行粘合,造价很高,建设周期也很长。
水泥其实刘峰知道如何烧制,但是刘峰一直都没有去搞,因为刘峰一直都没有清闲的时候,没办法去指导。直到统一了关东系统,刘峰才有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科技展的引导。所以水泥和红砖青砖很快就被刘峰搞出来了。
而水泥和砖瓦的出现,以及刘峰明的钢筋水泥建筑法,致使关东系统的建筑业获得了飞跃式展。很多四五层的高楼拔地而起,而城墙的建设也大量使用了水泥。这样的城墙坚固耐用,根本不是普通投石车能够砸毁的。
由于水泥的出现,关东不仅建度的加快,连道路建设也飞展。毕竟用混凝土铺设道路要比用夯实的泥土要快得多。而混凝土自然又是刘峰的明。把水泥、沙、碎石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等到凝固之后,就可以造出坚固的混凝土道路来。
而混凝土的明,也使得桥梁建设,大型建筑物的建设成为可能。
在邺城一栋标志性建筑在元和十五年建筑完成,那就是大汉关东政府大楼。大楼高八层,地下还有三层。呈半圆形,极为庞大。完全用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坚固耐用。共有一千多个房间。楼顶还修建了草坪,游泳池,供官员们闲暇时休息用。
刘峰的总理办公室在三楼,一开始所有的官员都不敢在刘峰头顶上办公。但是刘峰却坚持要三层,并且让政府的其他部门抽签决定楼层。
最后抽到高楼层的官员们没办法,只好在刘峰头顶上办公,到后来慢慢就习惯了,也就没有人再考虑在刘峰头顶上办公是否合适的问题了。
副总理孙瑛和民政部,以及政务院办公厅也被分配在三楼,这样安排自然是方便刘峰的。这点属下的好意,刘峰还是愿意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