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张辽再劝曹孟德! (第3/3页)
确实要好好休息一番。你去吧,述职之事明日再说。若是北疆能有让操高兴之事,操倒也不吝请文远到骊山去享受一下昔日皇家方可享受的骊山温汤啊!”
张辽喜好温泉的消息早就不是秘密,蓟县汤山大营保护着的那些温泉早已经成为北疆以前往北疆的官僚、豪门趋之若鹜的地方。这也不是说他们都爱温泉,只不过是上有所好,下必喜焉。但张辽从不管别人如何,每到一处他都喜欢寻找温泉,他并不是真的要享受,而是要寻找温泉作为医疗之用。别人不知道温泉对一个战士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旧伤有着独特的疗效,难道张辽还能不知道吗?
倒是张辽不愿解释,让张辽喜好温汤的名声也传了出去。不过张辽不在乎,这种名声只要你不去强占土地,也算是一种风雅的喜好。
“多谢主公!辽先行告退!”张辽再向曹操拱手行礼后,转身离开。
……
夜色降临后,郭嘉找到了正在驿馆大吃二喝的张辽。
“文远,你与主公究竟说了什么?你一离开,主公便急招子和、子廉二位将军以及二公子,随后又单独找了文和先生。这可全都是密谈,当事人一出门皆是一脸的凝重,这种情况,让人不得不猜测啊!”
“别人心里想什么我才不管呐,不过照你所说,主公倒是真的要有所决断了。这样也好,有个决定,不管这决定如何,但总比什么决定都没有要好吧?”张辽说道。
郭嘉看着张辽对目前局势不以为然的样子也只得无奈的摇头,他对张辽只管点火,却不管善后的行为早已经感到麻木了。从他认识张辽开始,张辽的这种行为时时出现,郭嘉自己也不止一次为张辽善后。
“你倒是想得开。”郭嘉摇摇头,在张辽身边坐下红藕问道:“文远,你今日感觉主公态度如何?”
“比去年要好。”张辽说的是去年与曹操在邺城的交流结果,但是那一次张辽的劝说却依旧让曹操沉默至今,所以张辽即便感觉不错,也不敢随便下结论。
“都已经有些忍不住了,若是主公在没有作出决定,士族就真的要成为对手了。”郭嘉叹道。
“你觉得主公会给自己和后人留下如此强大的对手吗?”张辽的脸上带着嘲讽的微笑。
郭嘉淡然一笑道:“那士族会束手就擒吗?何况文远你如今该算是士族还是寒门?抑或是其他?”
张辽将手中的筷子一放,说道:“别试探我,我就是张辽,我只为了我和张家以及我的理想而战斗,至于士族或者其他,我才不管。”
“文远,这么多年的朋友,你可是从未透露过你的理想啊!不知今日,嘉是否有幸聆听一番呢?”郭嘉眼中一亮,笑着说道。
“奉孝信儒否?”张辽问道。
“文远难道不知,嘉虽学儒,却非儒家。”郭嘉笑道。
“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儒者曾经对辽说过,他说儒者的使命有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奉孝可有感想?”张辽似笑非笑的看着郭嘉。
郭嘉眉梢一抖,笑道:“好大的口气!不过……似乎此人的胸怀倒是十分广阔啊!”
张辽的这四句话是北宋大儒张载的张子“四言”,虽然张辽对理学没什么兴趣,可是对于这位理学支脉的“关学”大家,张辽还是充满着敬意的。不为别的,单就张载的个人修养和他的崇高理想,就足以让张辽将张载与朱熹分开对待了。
“对了,文远。此人是哪位大儒?”郭嘉此时也感觉能说出这番话的绝对不是普通人,拉着张辽的衣袖,直愣愣的问道。
“别乱猜,不是我家老师康成公,也不是当世任何一位知名学者。此人是我初次出塞作战,无意中在云中郡山中遇到的。我那时年少轻狂,不将先贤放在眼中,还狂言孔孟不过尔尔,便引来这位偶遇儒生的一通教训。那时我也不以为意,也没有教训此人,心中只想着出塞作战,也就错过了。此后再也没有见过此人,也算是一个遗憾吧。”张辽瞬间又编了一个故事。
“确实可惜!虽感觉此人有些痴愚,但其胸襟着实令人佩服。”郭嘉叹道。
“是啊!我也不敢说能有这样的胸襟,但是古人曾言三立,立德、立功、立言。这似乎倒还不算太困难。若是能借此机会为后世之人留下一个永恒的规则,那我也能够万世流芳啦!”
“万世流芳!文远,你的理想也不小啊!”郭嘉叹道。
“你我差不多,都是实用主义者。无论诸子百家,只要有用,咱们才不会管是谁家的言论。这种实用态度,才是我希望后人们能够继承并保持、发扬的。但是我又担心过分追求实用会导致道德沦丧,所以规矩就一定要提前做好。”
“文远,你所求甚大啊!但愿你的理想能够成真!”郭嘉说道。
“一代不行还有二代、三代,若是我的子孙不行,我也已经借用书籍留下了我的思想。总会有人接过我的理念而继续奋斗的!”
(启蒙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