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喜忧参半! (第3/3页)
可是拥有理想却没有实力的人更多。出于制衡实力最强者曹操的目的也好,想暗中盗取曹操胜利果实的卑鄙也罢,在他们看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后,他们的眼光终于放开了。
制衡!原本只是帝王用来对付臣子的手段,原本只是世家间平衡地方势力的手段,如今却被张辽堂而皇之的搬上了中央舞台并丝毫不加掩饰的在各种制度中体现出来。
终于,各怀心思的人们有了一个坐到一起的基础。终于,相互敌对的势力有了一个可以无需流血而和平谈判的基础。
但是,这也是让张辽最为吃惊的。当管宁告诉张辽,雒阳城竟然有人提出以此制度基础,召集天下诸侯共商国策,共同建立起一个一方独大(曹操),各方相互制衡(孙权、刘备、韩遂、刘璋、士族、皇族)的内阁政府时,张辽的下巴差一点被吓得掉下来。
张辽可是从没有想过和孙权、刘备等人妥协,在他的计划中,即便是要实现议会内阁制度,也要在扫平江东、巴蜀、西凉等割据势力之后,再慢慢实施。所以乍一听管宁之言,张辽根本就没有在意,甚至还想讥笑那提议之人有纵容分裂之嫌,再给他按一个孙、刘势力的代言人在此施展缓兵之计的帽子。
可适当张辽看到管宁不言苟笑的表情,张辽立刻收敛起原本的想法。以管宁的智慧,他若是没有立刻反对,其中势必有让他赞同的原因。
张辽也没有多费心思,脑筋稍加转动,便立刻想到了这个建议被管宁认同的合理之处。
原因还在于制衡。曹军的实力太强,平定荆州之后,步军主力六十万,水军近十万,七十万大军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其余五家诸侯兵力的总和。若是任由曹操扫平天下诸侯,将割据势力全部消灭,那掌控着百万大军的曹操,又怎么可能是那些士族能够制衡得了的?
所以在曹操还没有再次发动攻击之前,士人们需要将这些能够制衡曹操的势力保全下来。于是,有了那种说法也就不让人感到奇怪了。
当张辽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差点没给自己一巴掌。他原本不过是想小小的报复一下曹操,哪知道却引发了曹操后院的动荡。幸好他泄露消息的事情无人知晓,否则的话,好一点曹操估计会将他直接留在身边,差一点则会干脆的削去他的军职,然后软禁起来。
想到这一点的张辽不禁后背冒出一身冷汗,他当初确实没有想得这么深远,更不会料到士人们竟然会将此当做一份救命的稻草,而且还将它和割据的诸侯们牵扯起来。
最让张辽感到后怕的是这东西造成如今的结局,难免不让曹操怀疑张辽的用心。也就是说,张辽和曹操的蜜月期已经走到了末尾,张辽必须要做出真正的提防措施了。
而且这种情况曹操不会不知道,换言之,曹昂也同样不会不知道。那曹操在襄阳的无动于衷,曹昂在酒宴上一如既往的热情,这让张辽都有了一种雾里看花的虚幻感觉。
脑子里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在想将其驱逐便已经不可能了。张辽此时的警惕心已经提到了最高处,除了家人之外,他已经不再相信任何外人。
“军权啊!虽然明面上的军权我无法完全掌控,但是家族的实力也到了该在扩张一番的时候了。原本还觉着如今无须加强家族军备,将多余的财产全都用来夯实基础。如今看来,除了流动资金和修筑棱堡的费用,还是要挤出一部分钱财用于武备。幸好家族就在北边,倒是从来不缺少锻炼队伍的对象,那些个鲜卑人、匈奴人就是磨刀的最佳选择。消灭这些时不时就要捣蛋的家伙,不但可以锻炼家族的护卫,也能够扫清家族周围的威胁势力。即便和曹老大翻脸,也能够确保家族周边地区的安全。”张辽在马背上开始真正的思考起安全问题来。他甚至开始盘算着时不时要暗中控制一部分北疆的军队,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势力。
如今北疆就是幽州、并州,步骑兵共计十四万。加上归附的匈奴、鲜卑、乌桓各部族,一旦战事发生,随时还能征集四万到七万骑兵。两州之地还有近九万守备军,却是占了边疆的光,没有大幅削减守备军的兵力。
十四万正规军不太好下手,这些军队完全是由枢密院在控制、调整。但是七万守备军和胡人骑兵却是张辽能够动手掌控的军队。而且张家事实上已经将为了防备匈奴、鲜卑而并力雄厚的一万余雁门郡守备军基本上控制在了手中。
“枪杆子里出政权。四征将军中也就我一个外姓,就算我是曹家女婿,在世人眼中,我在曹操那里也不比曹仁、夏侯渊他们更亲近。看来我也将成为别人的拉拢对象啦!也好,就看我这次的婚事各方有何态度就是!呵呵!婚事!一个成熟服人,一个妙龄女郎。吼吼吼!这也算是兼容并蓄了吧?”张辽一路上喜忧参半的胡思乱想。
(启蒙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