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44章 北疆警讯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644章 北疆警讯起! (第3/3页)

没有介意张辽之言。虽然曹操多疑,也有了限制张辽之意,可是在关键时刻,曹操还是能够做到果断放权的。

    “公达、奉孝,一会儿开始的议事你们二人要为操控制住,不要在此形成定议,北疆事务就让文远去随机应变吧!”曹操接着说道。

    “多谢主公!”张辽一听曹操之言,立刻打蛇随棍上的作出表示。

    “哈哈哈!伊夷模不过鼠辈耳,与其父伯固相比差之远矣!若非我军军械、粮草戒备南方牵制,操便干脆命文远出兵教训那伊夷模。不过文远啊,如今北疆却非是大战良机,切切要控制北疆局面。”曹操说道。

    “坐山观虎斗,这一招不算难办。”张辽也没有此时就率军大举北上的意图,在鲜卑人的威胁没有彻底解除之前,大举向东北进军并非明智的选择。张辽虽然有开发东北的意图,但是如今的大汉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无法大规模北上开发。张辽也只能等着南方战事平定,物资向北方倾斜之时,才能够渐渐开始向北移动。

    “主公,以嘉看来,此事干脆不用再召集众人商议了,将此事抄报,让众人知晓也就行了。在此事之后,可附上文远北上的消息,即便有人会有想法,也得看文远北上后此事的进展方能开口。”郭嘉说道。

    “攸也附议。若是文远能够平心静气的处理此事,以其一贯的狡猾,攸相信文远绝不会吃亏。倒是那伊夷模,想算计文远,便是他父亲伯固重生亦不可能。”荀攸笑道。

    张辽此时也意识到突然刚才的话有点僭越之嫌,如今也不再多言,只是一个劲的点头。对于郭嘉、荀攸暗地里的帮助,张辽更是心存感激。虽然这两人的出发点不同,可是这份情意张辽不能忽视。郭嘉好说,但荀攸就……

    回到住处的张辽立刻就将司马懿、徐庶两人找来,虽然曹操说了要张辽北上,但是何时起行曹操并没有决定,张辽也不可能立刻就走。但是此时让自己的属下事先准备起来却没有错,曹操的命令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

    “仲达、元直,北疆出了点问题,高句丽大人伊夷模与公孙康冲突,遣人联络幽州刺史荀友若,欲与我军合力攻辽东。主公命我北上,随机应变,处理北疆事务,虽然时日未定,但你等可以先行准备起来。”

    “将军,那雒阳由那些人留守?”司马懿身为长史,统管幕府大小事务,但是人员安排他却要以张辽之意为准。

    “蒋济擢升将军府掾,接替荀衍之职。与杨修一同留下,负责北疆与雒阳之间的一应文书来往和事务联络。刘桢、蒋琬、潘濬、董胄、钟毓、王昶、刘放也一并留下,以蒋济、杨修为主,维持雒阳征北将军府事务。你们二人及庞士元随我北上,为我参赞军机,蒋干、邓芝为我行军主薄,执掌军中文案,马良命其准备接手北疆后勤辎重事务,命程武、沮鹄两人相助,剩下的那些从事中郎们,也统统随军北上,他们需要好好体验一下北方的感觉。”

    这些人事安排司马懿、徐庶毫无异议,但是他们也不免有些可惜道:“时日太短,徐盛等人此时可还未能完全熟悉军中事务啊。”

    但是张辽却对此并不在意,“战场就是最好的学堂,我如今正在可惜战事不起,否则只需将文向他们扔到军中,不过数日便能逼着他们熟悉一切。”

    “将军,那高句丽人自诩为东夷之后,素来善射。其部众亦善于制弓,檀弓、貊弓皆是其地出产的良弓。且其部民彪悍,数百年来虽为成为匈奴、鲜卑这样的大患,却也是东北一处麻烦。不知将军欲如何处置此事?”司马懿问道。

    这时张辽才想起来,他除了将这件事告诉两人,却没有将自己的意图和曹操的决定通知他们。作为自己幕府的幕僚,也是他的谋主,司马懿、徐庶也不可能凭空行事。

    “呵呵!此是辽的疏忽。我与主公皆倾向于袖手旁观,坐山观虎斗嘛,让高句丽与伊夷模斗的两败俱伤才好,我军也能省些力气。不过我绝不会与伊夷模联手,说白了,公孙康也是汉人,那高句丽虽名为中原后裔,但他们的行为早已经和胡人一般无二。尤其是他们还打着华夏后裔的名号,却行那胡人烧杀抢掠之事实。与匈奴、鲜卑相比,他们更为可恨。在我眼中,狄夷、华夏没有那么分明,只要胡人接受我大汉的文字、学术,愿意融入我大汉,接受我大汉律法管理,我是持欢迎态度的。可若要自诩为华夏后裔,所作所为却与胡人无异,那我除了无耻二字,也就无话可说。对于这等人……我也只能如中行说故事,将他们打入汉奸之列了。既是汉奸,自然无须客气。你等可明白?”

    张辽的话让司马懿、徐庶二人身子一震,他们直起身子回答道:“将军大义,吾等明白!”

    建安十二年九月中,征北将军张辽率随从率先离开襄阳,北上雒阳。

    (启蒙书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