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39章 马良、邓芝到手,幕府补充结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639章 马良、邓芝到手,幕府补充结束! (第3/3页)

难关呢!”

    这个小吏的话虽然不多,但实实在在的让张辽领会到了战乱时百姓生活的艰难。同时他也对邓芝能够放下士人的架子,主动照顾行动不便的百姓而感到欣慰。虽然邓芝做的应该只是管理村中琐碎杂事,调度村中的粮食用度和准备来年的耕作,可是这种行为已经达到了儒家道德对士人要求的顶点。而且这种举动也让邓芝提前对管理工作有了一个熟悉的过程,难怪史上品评邓芝是:坚贞简亮,临官忘家。又有:性格正直、简单,不懂掩饰情绪,故而无士人与其结交。为官数十载,赏罚明断,体恤士卒。衣食皆由俸禄资取,不治私财,妻子常有饥寒度日之时,去世后家中亦无余财。

    而张辽也对邓芝更加的期待,这样一个清廉自守的人在自己的麾下,倒是可以将财物管理交给此人。最起码张辽最担心的监守自盗却是可以避免了。

    说话间,张辽一行人已经纵马走到了村口。看着并不宽大的道路,张辽率先下马,将坐骑交给几名亲卫看守,自己带着张新和十余名亲卫在那领路的小吏的引导下走进村子。

    “伯苗先生!伯苗先生!有贵客找你!”那小吏进了村子之后便放声大叫。

    其实张辽等人接近村子时便已经有村民出来打探,只不过他们一看见二十余匹雄壮的战马便缩了回去。

    而就在那小吏的喊声刚刚落下后,张辽便看见一名身穿一袭陈旧深衣的文士在几名村民的簇拥下向他们这里走来。

    那小吏见状急忙上前拦住他们,并在那文士耳边说了几句话。只见那文士面色一变,疑惑的看着张辽一行。

    张辽此时已经断定,那文士必是邓芝。只不过邓芝的样子确实有些落魄,无论是衣冠还是脚上的木屐都显得颜色暗淡,腰间的佩剑也是毫无装饰,除了那清雅的风度和明亮的双眼还能显出邓芝的士人本色之外,但看服饰根本就是一个落魄子弟。

    “伯苗先生,辽欲请伯苗先生屈就征北将军府行军主薄一职,不知伯苗意下如何?”

    张辽如今是越来越喜欢直来直去的说话了,尤其是对这些尚未入仕的士人,特别是那些在史书上留下大名,最好是被陈寿亲笔作传的名人,张辽这样直截了当的说话时颇有些欺负人的快感。

    和马良一样,邓芝同样被张辽的直来直去吓了一跳。尤其是他从那小吏口中得知说话之人竟然是丞相曹操麾下的心腹爱将张辽时,邓芝除了惊讶之外,也不免心中有些欣喜和忐忑。

    欣喜的是张辽点名要找他,又开口说要他担任行军主薄,这使得看清了天下大势而从益州返回家乡的邓芝感到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只要借此机会便能够顺利步入仕途,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忐忑的则是张辽能够主动找到自己并委以重任,很明显是对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邓芝一来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达到张辽的要求,二来也担心自己的益州之行是否会成为一个麻烦。

    “将军美意邓芝深感肺腑……就是……就是……”

    邓芝正在想着如何回答张辽时,却听见张辽笑道:“伯苗莫不是担心自己不能胜任?”

    “确有此意!”虽然张辽此言并不完全是邓芝所想,但邓芝却也免了继续组织言辞的麻烦,长舒一口气后回答道。

    “伯苗能够不畏道路艰苦,毅然往返益州、荆州之间,足见伯苗心智过人。要知道,能看清天下大势者不少,可是能不畏道路难行而断然离开险地者却并不多。人总喜欢习惯了的生活,却不愿轻易改变,所以辽更看重伯苗的眼光和性情。不过是区区一个行军主薄,以伯苗之才,又怎会不能胜任呢?”

    张辽自那小吏出得知邓芝侍从益州返回的,心中就更加希望邓芝的加入。而且张辽给邓芝准备的是行军主薄,这说明张辽是不会带着原本两名主薄杨修和蒋干出征的。而邓芝能够在看到了曹操的强势,明白益州将来也绝非避难之所后主动回乡,正如张辽所言,这份眼光和坚韧的性情确实是张辽所需要的。

    “邓先生……”

    见到张辽这群外来的贵人们似乎要带走他们的恩人邓芝,村民们不禁有些鼓噪起来。

    张新等人见状,为了以防万一,纷纷手按刀柄,围在了张辽的身边。

    “诸位乡亲莫要慌张!”邓芝见此立刻开口喊道:“此乃曹丞相麾下征北将军张辽张文远将军,并非欺辱百姓的豪门恶人!”

    此时张辽便见到了邓芝在此地的威望,一句话还没说完,村民们便安静了下来。

    “诸位!在下便是张辽。此次前来便是想请伯苗先生出山,并无他意,还请诸位莫要担心。”张辽说完便笑意盈盈的看着邓芝。

    邓芝看着张辽,深吸一口气,上前两步,向张辽拱手一揖道:“邓芝多谢将军厚爱!愿为将军效劳。”

    (启蒙书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