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顺势而为! (第2/3页)
侯渊的心思全都在张辽指挥的汉中之战上,也暂时没有顾及到扶风的旱情。直到两个月未有降雨,粮食绝收已成定局时这位屯田校尉才慌了神。但是此时他依旧没有报告,而是意图隐瞒。结果他属下的小吏实在看不过去,便仗着自己原本是军中退役的老兵的关系,将消息直接捅到了夏侯渊那边。钟繇接到夏侯渊的提醒,这才意识到问题。亲自下去检查才发现,这位屯田校尉根本就不动任何田间事务,也从不虚心求教,终日只是将精力花在寻章摘句、吟诗作赋上。得知粮食绝收立刻慌了手脚,听从了自己幕僚的建议意图隐瞒,还亲自捏造罪名将一直看不顺眼的属吏抓了起来并严刑拷打。若不是消息早已经被送到长安,好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会被发现。
当钟繇将这位屯田校尉捉拿归案并无辜遭到冤狱、毒打的属吏救出后,长安那边顿时如同捅了马蜂窝一般。那属吏是有着退役军士的身份,而且还是身负战功的老兵,如今无辜遭到迫害,军中立刻产生怨言。而夏侯渊也向钟繇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放出话来,一定要严肃追究此事,绝对不允许任何人轻纵罪犯。
然而这位屯田校尉也并非没有后台,他正好是颍川陈氏的旁系子弟,算起来因该是时任制书侍御史的陈群的族弟。钟繇这个颍川人也不由得有些为难,干脆将情况直接上报丞相府,请示曹操该如何处置。并同时向曹操汇报了扶风郡的受灾情况,请示曹操急速调拨赈灾粮草与物资,并请求支援来年的种子和农具。
虽然引着荀彧的相府属吏说的并不非常清楚,但是荀彧已经听明白了缘由。此时的荀彧也不禁心头恼怒不已。原来旱情并非扶风郡一处,整个司隶部都早有旱情预报,可是扶风郡依旧还能摆出这么大一个乌龙事件,这不但要让人质疑官员的能力,更会让人质疑官员的品德。但是,恼怒归恼怒,荀彧可不能让曹操就这么愤怒下去,否则曹操在盛怒中做出什么不合适的举动那就麻烦了。同时荀彧也明白,此事关键还是在于粮食。
如今曹操治下各地,唯有徐州、兖州、冀州三地是粮食不但可以满足自己需求还能够输出的。青州、幽州、并州、豫州也能解决部分粮食所需,缺口则能够用牲畜和水产补足,同时还需要向徐、兖、冀三州交换部分粮食。而司隶部和荆北的宛城地区则属于粮食无法自给自足,在元气尚未恢复之前,必须依靠其他地方的输血才能够确保地区稳定。而这几处的粮食还必须有一部分收入官仓进行战略储存,以备战时需要。这也就是为何今年年初曹操原本强烈期待的南征被迫取消而改为攻击汉中的原因。
当汉中到手,张鲁十余年积蓄的粮草便成为了曹军的囊中之物,也成为了曹军发动进攻的后备粮草。但是扶风郡大旱,粮食绝收,若要稳定扶风郡的民心,就必须从别处调拨粮草。而此时最方便的就是与扶风郡一山之隔的汉中。若要这样做,曹军的军粮又会发生变化,若是曹操依旧还有南征之意,搞不好又要被拖延了。
荀彧想到这里,不由得心中哀叹,那陈家子弟着实是无用,怎么就惹下如此大祸。曹操一旦发怒,搞不好就要有人血溅三尺方能让这位如今天下权力最大之人息怒了。
不过荀彧却绝对没有想到,曹操发火确实是真的,但是也有借题发挥的意思。若要提出对即将任命的官员进行任命前的考试,并依据考试结果进行任命的提议,就必须有合适的借口,曹操与张辽等人都不希望事情一开始就招致各方强烈的反对,而曹操这段时间的沉默也正是在等待着这样的机会。
原本这种机会很好找,士族子弟并非个个都是能人贤士,愚贪之辈也不在少数。何况曹操也不是一定要找到士族子弟为官之人的毛病,只要是官员出了问题,他都可以趁机提出考试的建议。这段时间就是为了让郭嘉、程昱和张辽暗中寻找这种有毛病的官员。
但是寻找尚未有结果,长安这边却给曹操送上了一份厚礼,士族出身的官员因为自己的渎职而导致一郡之地粮食绝收,还向迫害同僚,已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他的行为还在客观上导致了曹军原本的作战计划因为军粮储备的变化需要推翻重来。有了这样的事件,曹操根本就无须郭嘉他们再提供什么借口了。于是曹操趁机表现出怒不可遏的态度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也便于郭嘉他们借机提出考核待命官员的提议。
不知情的荀彧却知道此时绝对不能再让曹操愤怒,他见已经到了曹操办公的地方,立刻甩开引路的小吏,不待禀报便疾走进屋,对着曹操大声说道:“丞相,大喜啊!”
曹操并不知道荀彧过来,他这样愤怒的发火其实也不过是要传递出一种“我很愤怒”的意图,便与他随后下手。实际上曹操表面上怒火冲天,心底里甚至还有些得意。可是正当他假意倾泻着自己的火气时,突然间听到有人说“大喜”,这就像是吃饭吃到一半,却有人告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