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98章 郑玄逝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98章 郑玄逝世! (第3/3页)

务而接触郑玄,更是为了公务而拜郑玄为师。虽然他与郑玄相交甚欢,但是却没有一种对老师的感觉。更多的时候张辽只是尊崇这尊师重道的古训在规范着自己的行为。可是郑玄却并没有因此而不喜张辽,要说郑玄对张辽的态度毫无感觉,张辽自己都不相信。正是郑玄如此锲而不舍的对张辽尽着一个老师的义务,让张辽渐渐由好奇到漠然,最终到感动和感恩。张辽在离任青州之前便已经接受了郑玄这个老师,可是当郑玄病入膏肓而无力挽回之际,张辽自己才意识到了这一点。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上不如意之事十之**也!”张辽心中默默地感叹。

    而此时国渊却已经离开,他既然担负了接待任务,便不能一直陪着张辽。在张辽之后,又有闻讯从各地赶到高密的郑玄弟子和知名学者前来探望,国渊作为郑门弟子,必须出面接待。

    来到郑玄家的人也见到了站在那里的张辽,有人认识他,也有人不认识他。但所有的人都明白这里是郑玄的家,大汉士林如今关注的焦点。没人会在此地闹事,那绝对是与天下士子过不去。

    但是,就在宾客络绎不绝,张辽依旧默默站立在院中时,屋子里突然传来一阵压抑的哽咽声,随即便是一声长长的悲呼和无法抑制的哭声。

    郑玄,这个当代学术宗师与今日与世长辞!

    郑益恩这个郑玄唯一的独子平日里再如何呆板,此时也伤心地数次昏厥过去。国渊、王基、公孙方等在场的弟子也是泣不成声,王烈、邴原、宗元、陈珪这些前来探望郑玄的官员、学者和名士也纷纷为之垂泪。等候在郑玄宅院外的众多学子此时也明白老师已然故去,顿时哭声一片,震动了整个高密城。

    高密作为郑玄的家乡,对自己家乡出了郑玄这样的大学者,全城士绅百姓皆是感到无比的荣耀。而郑玄也用他自己的名望曾经在黄巾军手中拯救过高密的阖城百姓。

    那是建安元年的事情,郑玄从兖州返回高密。在回高密的途中曾遇到大股溃散的黄巾军,但他们在得知这辆被曹军士兵护卫着的马车中乘坐的是大学者郑玄,却对郑玄表示出了十分的尊重。他们见郑玄出来,便同时拜倒在地向郑玄行礼,又对郑玄起誓,绝对不敢侵犯高密半步。正是因为如此,在曹军零星的剿匪过程中,青、徐、兖三州皆有城池被黄巾军侵犯的事件,但惟独高密一城却未受黄巾抄掠,郑玄以自己的人格和名望保护了乡梓。也让高密乡亲对郑玄更加的感恩。

    当众多学子的哭声传遍高密时,全城百姓纷纷忍不住悲戚,也随之哭泣起来。他们还自发的拿出准备给自己或是家中长辈百年后使用的白布,为郑玄戴孝。

    张辽并没有随着哭声的传来而进入屋子,他依旧矗立在当院,一言不发。可是人们却全都能感到张辽身上那浓浓的悲伤。

    矗立片刻,但全城都满是一片哭泣之声时,张辽终于转过身来,面对着郑玄的屋子,恭恭敬敬的跪倒在地,向郑玄叩首。这使得张辽似乎失去了疼痛感,他结结实实的给郑玄磕了九个响头,让一旁的国渊等人顿时大惊。

    待国渊急匆匆的冲到张辽身边扶起张辽之时,他很清楚的看到张辽的额头已经一片通红,并流出了鲜血。当国渊扶起张辽之后,张辽因数日鞍马劳顿,到了高密也未能休息,加上伤心郑玄去世,终于昏了过去。

    “文远啊……”国渊哀痛老师的去世,吃惊张辽的举动,也是无言以对。

    郑玄的葬礼极为隆重,除了他那些本地的和从各地赶来的弟子及好友,尚有各方学者送来的挽联,并由高密全城百姓为之着孝,郑玄此生无念矣!

    在郑玄的灵堂前,张辽又做了一件让众人吃惊的事情。他当时正全身素袍的跪坐在灵堂前,突然间他命人为他找来纸笔,沾上浓墨后在白纸上奋笔疾书。

    虽然张辽的古文学功底极差,但此时他却不再顾忌。虽然他自己写不出合适的文章,当他却认为此时唯有那篇《师说》能够寄托自己对郑玄的哀思。但是必要的修改还是需要的,否则就是绝对的文不对题,这点功底张辽此时还是有的。

    不过人总是失去了才感到珍惜,张辽也不例外。此时他才感到自己对郑玄的孺慕之情。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恩师郑君康成公,年八十一,毕生钻研学问,破今古文经学之分界,融通众家以为一,可谓集大汉经学之集大成者也。终其一生,囊括大典,网罗众说,删裁繁芜,刊改漏失,择善而从,自是学者略知所归……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当张辽身后的国渊随着张辽的笔尖移动一字一句的将文章读出来时,原本还有些奇怪的众人纷纷为之动容,这分明是一片寄托着对老师无比哀思的短文。

    至此,张辽再度名扬天下,但却是以尊师重道之名。士林也终于彻底接纳了这个另类、古怪的家伙。这不得不说又是郑玄给张辽的遗泽。

    (启蒙书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