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张燕的态度!(上) (第3/3页)
,但是张燕能自己先送上门来,将主动权交给自己,这让张辽对收编张燕全军一事更加有信心了。那么现在见见张燕的使者也算不了什么。
对于张燕,张辽了解的并不多,史书中也就是寥寥三百多字。还不如游戏中那个各项指标比较平衡的人物给张辽的印象深刻。不过张辽却知道史书上是明确记载了张燕在官渡之战时投靠了曹操,后又率部亲赴邺城归顺,被曹操封为安国亭侯,食邑五百户。而此时张燕虽然在牧野之战前投靠了曹操,也同样率部协助曹军与袁军作战。不过战后却没有将所部军队交与曹操,反而率部西入并州,驻屯在雁门郡卤县。如此一来自然也就没有了那安国亭侯的爵位和五百户的食邑。或许张辽对张燕此举的真实原因不太明白,但估计也就是涉及到对官府、官员的不信任,同时还可能有黑山军内部的分歧和倾轧。对此张辽不会去质疑什么,如何选择道路是别人的自由,但是拥兵自重就是张辽所不能接受的,尤其是自家人之外同时又涉及到七万大军这个庞大的数目。
“末将张方参见将军!”
当张辽正在回想有关张燕的情报时,张新领着一个身着曹军制式军候皮甲、袍服的年轻人走了进来。一进门后,那年轻人便以军中礼节大礼参拜张辽。
“张方?张平北是你和人?”张辽问道。张燕官封平北将军,故而张辽如此称呼张燕。而且这个年轻人一进门张辽便感觉到这个年轻人绝对与张燕关系匪浅,应该是张燕能够绝对信任的人,甚至就是张燕的子侄辈,否则不会在此时被张燕派到晋阳来见自己。那么张辽便需要向张燕表示一下自己的个人态度,如此称呼就是对张燕派来的人释放出自己的一种善意,向张燕表达出曹操嫡系与高层对张燕并无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想法。
果然不出张辽所料,那年轻人听到张辽对张燕的称呼,那刚一进门时紧张的心态立刻轻松下来,从他的表情上张辽完全能看出他心态的变化。
“回禀将军,平北将军正是家父。”
这个回答向张辽心中更加高兴,张燕能将他的儿子派出来,这更是一种低头的姿态。虽然要彻底收编张燕所部还尚未进入商议的阶段,可是张燕本人的态度应该是同意收编了的。
同时张辽还注意到,自己曾经看过的史书中有关张燕部分的最后是这样记载的:燕薨,子方嗣。方薨,子融嗣。
这就说明,这个自称是张燕儿子的张方应该就是那个继承的张燕爵位的儿子。张燕能将他派来,不但是表示自己同意收编的态度,更是将自己的继承人交到了张辽的手中以示自己的诚意。这种质子的手法虽然在此时已经不是很时兴了,不过也依旧是一种臣服的态度。
“原来是张平北的公子。”张辽笑道:“坐吧!有什么事,咱们坐下之后在慢慢的说。”
(启蒙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