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地震之因与对策!(上) (第2/3页)
一步丧失他原本就所剩无几的号召力。
荀谌话的让屋中几人全都安静下来,只听到他一个人在侃侃而谈。虽然现实确如荀谌所言,不过明确说出口却又代表了一层含义,那便是荀谌彻底偏向了曹操。无论荀谌和荀攸的关系如何,咱外人眼中他依旧还是颍川荀家之人,他的表态则是彻底推翻了荀彧、荀攸做出的“中立”的态度。张辽甚至已经在猜想是否荀谌的到了家族的明示,因而明确表态的。
不过这时候不是计较这个问题的时机,这种涉及高层的问题张辽可不会轻易触动,但今晚张辽却又要派人送信回邺城了。
“好!友若先生此计实是釜底抽薪之策啊!”荀谌话音刚落,张辽就立刻交好。
管宁等人也纷纷微笑着向荀谌示意。
可是片刻之后,孙乾却有皱起了眉头。
“使君,诸位,友若先生此计虽妙,却因是最后的杀招,此时便用似乎有些不妥啊?”
这个问题张辽早就想到了,此计虽为釜底抽薪,但却彻底将如今曹操和天子的那层遮遮掩掩的关系揭开。然而曹操如今尚未有取而代之之心,一旦揭开盖子,后果如何却不是张辽能够预料的,故而张辽是绝对不会在此时立刻采用此计。但这一计策却会成为张辽准备好的预案,待邺城、雒阳翻脸,这便是争取幽州民心的一个杀招。
对此便是管宁以及荀谌自己也明白,便是一旁最年轻的田豫如今在这一群老狐狸的熏陶下也看的明白。不过管宁和田豫此时却不便开口,毕竟这是荀谌的计谋。
不过以荀谌的智慧,他当然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否则也太有损他荀氏子孙的名头。孙乾甫一开口,荀谌便接着说道:“公佑言之有理。此策确实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用也!”
荀谌并不明说何为万不得已,只是一带而过,“然有关地震之原因,古人早有推论。在民间流传之上古传说中便有最早关于地震之见解,《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也;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此论虽有些荒诞不经,却也明示了地震与王者失德无关。倒是自西周以降,始终有士人欲揭开地震之谜而不断考证。
齐晏子及庄周便将地震之成因归结到星宿运行于海水运动之上。晏子云:‘吾见勾星在房心之间,地其动乎?’又云:‘昔吾见维星绝、枢星散,地其动乎?’庄周云:‘海水三岁一周,流水相薄,故地动。’
此二人皆为古之贤人,其言辞必有因由,绝非无的放矢。”
这时管宁突然开口插了进来,“友若,地震因由自古便是‘失德论’占优,自董仲舒‘天人感应’一说兴起,便彻底为人们接受。即便是将晏子、庄子搬出亦无济于事。便是当年西周史官伯阳父亦在幽王二年三川地震后惊叹‘周将亡矣!’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