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节 巴黎奥运会 (第3/3页)
些鬼子们一点教训。
考虑到法国急吼吼的在不断推动严惩德国,无休止的不知疲倦的搜刮勒索德国,李秉衡觉得有必要给法国佬一点颜色看看。
虽然目前出**一个新的关于德国赔款问题的政策,使美、法等围绕德国赔款问题的矛盾、斗争以及相持状态得到缓解并不是特别合适,但是有必要现在就布布局,从中捞取点好处。
毕竟20年代德国对协约国的战争赔偿问题和战后协约各国对美国的战债偿还问题联系在了一起,李秉衡没有必要忘记这点来为自己盈利。
欧洲各国欠美国的战债共达103亿4千万美元,其中英国为43亿,法国为34亿,意大利为16.5亿美元。
虽然《凡尔赛和约》规定英、法等可以从德国得到战争赔偿,但同时要偿还美国的债务。所以主张将赔款和战债问题联系起来讨论。
1922年5月,英、法两国政府首脑发表声明,主张同时一笔勾销对美国的战债和对德国的赔偿要求。
当德国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已无力偿还协约国的赔款,英、法等在德赔款问题的矛盾也日趋尖锐之时,去年8月1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向法、意等六个协约国发出照会——即著名的“贝尔福照会”,提出英国“准备放弃对德国赔偿的一切未来权利和对战债偿付的一切要求。只要这一放弃成为一项使此重大问题能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总计划的一部分。”
言外之意,是要求美国一同作废弃战债要求的努力。后来,法国操纵的巴黎会议决定对德国实施制裁之时,美国方面发出了“参与”的信号。
1925年1月11日,法,比军队占领鲁尔后,英、法在德国问题上的矛盾更加尖锐,德国也停止了对英、法等国的赔偿。
10万人占领鲁尔区,理由是德国不能按时履行《凡尔塞条约》规定的赔款义务。德国威廉-库诺政府宣布“消极抵抗”政策, 即被占领区的企业停工、居民不纳税、不执行占领当局的命令,不替占领当局运送货物和传递文件。
马克迅速的贬值,直至变成一张张的废纸,连买一个面包都需要成箱子的钞票。
德国的经济是彻底陷入了混乱,很有可能会崩溃,这对英美来说不是个好消息。
美国虽然不原意法国过度的削弱德国,但是也同样不希望看到德国经济混乱,国家陷入毫无前途的末路之中。
李秉衡则是在不断的腹诽法国佬,居然真的跟后世历史一样,强行出兵占据了鲁尔区,这可是德国人的命根啊!
更加可恨的是,中国才刚刚开始与德国的合作,那就是进行工业建设,战后恢复,还没出太多的成果,现在法国佬闹这么一出,显然是要让德国的经济彻底混乱,从此之后永无宁日。
李秉衡当初就是想凭借向德国输出剩余资本与剩余商品,来促进经济发展,现在进行的正美妙时,法国佬来害人了。
欧洲虽经历一战,但原有资本集中情况和生产目的并未改变,原有人之道依然按原方向损不足而奉有余,因此没有出现高利润率的基础。
相反,一战和战后危机还促进了资本的垄断和集中,中国得工业援助计划也起了类似作用,如在德国,90的贷款落到各大公司及企业中,它的实质则更象是把德国变为中国与南华获取利润的殖民地。
倒霉的法国佬就是要从这些地方获取利润弥补国内利润不足,其结果也是一样的,是不可持续的,其贷款在不改变生产目的的前提下是难以收回的。
法国控制鲁尔工业区这个全德国最富饶的工业重镇,并控制当地的矿井与制造业公司。德国政府鼓励工人以罢工还击,并没有主动应付问题。罢工持续下去,最后只是令经济更衰落、入口货物更昂贵。
由于政府负责资助罢工工人,故此它需要印制更多钞票应付,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法军攻陷鲁尔工业区才3个月不到,马克兑一美元由4.2元跌至一百万元;六个月后,价值更跌至4.2万亿元 (亦即4.2兆元) 。
李秉衡实在是太想向柯立芝建议,赶紧改善德国的货币吧,以每1新马克兑换1兆旧马克。只有这样,才能让德国经济稳定,重新开始偿付赔款,而鲁尔区则重归德国。
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上台后首先推出地产抵押马克,用以减轻恶性通货膨胀对德国社会与经济的祸害。
由于他坚持拒绝发行更多钞票,所以令问题迎刃而解。他为了振兴经济,更减少政府开支、简化官僚阶级并加税。
不过即便如此,在德国民众的心目中,普鲁士王国的种种,才是最符合他们心意的。、
威廉二世首先与苏俄和解,签订了和平条约,又与魏玛共和国确立了外交关系,在发展经济上也很有一套。
这让德国的社会革命党人们感到无比的郁闷,只能小心翼翼观察事态发展。
凡是威廉二世的一举一动,都要让他们要琢磨个半天。
甚至有许多德国人在想,既然这个政府是由刺刀在背这些人组建的,那么政府垮台也与你们无关。!~!
..